目前,中國不僅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同樣還存在資本過剩,社會資本普遍存在無處可去的窘境,將其引進國企重組可以解決目前國有資本布局結構不合理,資源配置不高等問題。
中國國企的利潤正在持續下滑,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1-4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下降8.4%。其中,中央國企利潤同比下降6.6%,地方國企同比下降14.2%。這只是延續了此前一直的頹勢。 去年,國企的整體利潤就已出現了6.9%的負增長。與此同時,國企龐大的債務正成為中國經濟的隱患。國資委對國企債券情況的風險排查顯示,在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等不利因素下,國企的債務問題正日益嚴重。
國企利潤的持續下滑和債務違約的頻發凸顯了國企在“去產能”的大背景下面臨的嚴重問題。最近,中央高層已經連續多次公開表態,要對國企改革下“狠手”。
5月16日,習近平在聽取國資委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工作方案匯報時提出,要加強對國有資產所有權、經營權、企業法人財產權保護的要求。
5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中央企業深化改革瘦身健體工作方案》。僅僅兩天之后,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二十四次會議時再次強調,要加快國有企業、財稅金融等領域基礎性改革,關鍵性改革舉措要抓緊推出。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3日在湖北考察時再次指出,國企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現在許多國企搞各種參股,大都跟主業無關,層級多得有時連企業負責人自己都說不清楚,要瘦身健體須首先剝離非主業經營,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把主業做深做精。
中央的頻繁表態凸顯了國企改革的緊迫性,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今年以來中國民間投資的快速下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一季度,中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僅增長5.7%,與2015年同期相比更大幅下降近60%。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政府主導的固定資產投資出現顯著上漲。
民營資本投資如此大幅度下降?是前期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沒有落實到位,也就是改革還不到位。
在5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提出,提出了諸多旨在深化國企改革的措施,其中包括積極穩妥地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和支持央企結構調整與重組。
資本過剩是造成中國經濟困局的本質原因。目前,中國存在兩大過剩:產能過剩與資本過剩。一般情況下,人們注重去產能過剩,而忽視去資本過剩。中國經濟風險根源是資本過剩,產能過剩是表象, 資本過剩是實質。社會資本的橫行猶如洪水猛獸,其禍害猛于產能過剩,目前的“恐慌性購房”便是一種表征。中國進入資本過剩時代是商品經濟發育的結果,國企、土地、荒山、房產,都轉化為貨幣,現在我國僅僅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就達150萬億元。錢實在是太多了,然而資本經營者尋找不到投資回報率高的產業,企業、銀行、股市、小城鎮、海外,五路都吸引不了投資者。政府在房地產問題上左右為難,是因為不能讓房市“堰塞湖”大壩決堤。所以不得不兩路并進,一手對房地產“護堤”, 一手向實體經濟方向“開渠” ,砸開混合所有制的阻礙,疏導資本“泄洪渠道。
現在政府工作報告與十三五規劃都講到社會資本與混合所有制問題。在國企改革“提質增效”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清理“僵尸企業”的背景下,主動公開轉讓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注入優質資產的方式,將是國資處理經營不善的上市國企的重要手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與重組,將有多重意義。
社會資本或許會給持續虧損的國企注入一劑“強心針”,但要想順利推動社會資本和國企“聯姻”,更加細化的制度建設還需要跟進,這個改革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文件出來了,就是推行不下去,這個混合所有制改革過去早就做了,現在文件出來反而停下來,在等試點了。我覺得,在長期難以突破的情況下,不排除高層在一定條件下炸開壁壘、強行推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可能。
新浪財經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