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在“國有企業改革——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理論研討會上提出,國企改革要堅持“兩進”、“兩退”“、一去”、“兩剝離”。
馬曉河解釋“兩進”是指,要探索建立特殊法人企業管理制度,確保承擔國家安全和穩定責任的國企堅持公益屬性。對傳統行業進行明確區分,分類推進國企產權(股權)結構改革。
“兩退”意味著競爭性領域和壟斷行業的競爭性環節國企要退足,退夠。比如建筑、金融、房地產、煙草汽車、商貿、傳媒等行業要退足退夠。從壟斷行業分拆出的競爭性業務環節退讓,比如發電、鐵路客貨運輸、成品油批發零售等。
他強調,推動國企從不具備競爭優勢、效率低下的領域和部門盡快退出。
在馬曉河看來,“一去”是指國有企業內部治理要加速去行政化,取消行政行政級別,明確董事會職能,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快完善企業人士和薪酬激勵制度。
馬曉河認為現在處置僵尸企業靠市場來做是很難的,國有企業退出是其中可以依靠的條件,在處置僵尸企業中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企業職工的權利。
對于“兩剝離”的含義是,剝離國資監督機構的公共服務與出資人的代表職能。以管資本為主,完善國資監督體制。提出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主體經營績效進行客觀的外部評價,評價結果與企業負責人工作績效掛鉤。加快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據證券時報網消息,在25日的中上協中國國防軍工產融年會上,國資委產權局謝小兵副局長表示,國企改革七大領域推出十項的改革試點,上半年要拿出試點的單位和試點的方案,下半年要試點。這項工作具體是由發改委和國務院國資委共同牽頭在做。
此外,謝小兵表示,今年,國資委選擇了國新和誠通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去年已經給這兩個公司劃撥了一部分上市公司股權,作為其運作基礎,以后會有更多的股權進入試點公司。
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具體為:一是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二是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試點,三是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四是企業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試點,五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六是中央企業兼并重組試點,七是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八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九是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工作試點,十是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試點。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曾表示,改革最終要讓國資公司成為管理主體,政府成為監督主體,企業真正成為經營主體,進而倒逼國資委自身改革。
“試點的任務在于確立國資管理的三層框架,明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讓政府不干預市場,企業走向市場,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作為出資人的代表,形成隔離帶,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不能插手企業和市場,實現三個分開。”李錦稱。
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