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漲一線城市房價的上海率先迎來調控措施,打響了一線城市樓市調控的“第一槍”。
經濟觀察網記者從上海方面獲悉,3月25日上午10時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工商局、市金融等部門共同參加,上海市政府介紹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上海市政府將從以下方面進行調控:
1、從嚴執行住房限購政策。提高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房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保的年限,從購房之日起計算的前3年內在本市累計繳納2年以上,調整為連續繳滿5年及以上。
2、從緊實現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擁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3、購房人在申請貸款時應承諾首付款為自有資金,若違反承諾則作為失信行為信息納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
4、上海將加大住房用地供應力度,提高中小套型商品住房供應比例。
5、上海將嚴肅查處房地產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規范從業行為。嚴禁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從事首付貸、過橋貸等場外配資金融業務。
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高級經理盧文曦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候表示:“其中限購和信貸升級成為本輪調控的利器,從調控技術上看,通過抑制當前過旺的消費力減緩供需失衡矛盾,從而達到調控目的,政策拐點出現會造成心理預期發生變化。隨著市場走弱預期抬頭,短期交易難度增加,預計4月份交易量環比或降低3成以上。”
一位上海上市房企高管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候表示,信貸政策歷來是調控重要抓手,因為購房最后還是繞不開資金支持,信貸收緊是政策組合拳中最厲害的一招,“此次信貸政策將購買第2套普宅的客群首付比例提高至5成,非普宅為7成,是對2013年滬7條信貸政策的再次重申,因此具有很大殺傷力,而對二套普宅首付比例增加一成對購買力也產生一定影響,不過對有改善能力的客群來講壓力不會太大,比如一套300萬的普宅,首付只比調整前多增加30萬。”
這位高管透露,這次調控有一個最明顯措施就是從房地產交易環節出發調整房地產市場,原因可能和中介公司場外配資有關系。股市和樓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相影響的關系,股市的場外配資被打擊后,資金沒有出路就跑到樓市,樓市就出現諸如首付貸等場外配資的情況,打擊中介公司的場外配資,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過熱的房價,不便之處是購房首付為個人自有資金,給采用多加杠桿買房的客群帶來壓力。
新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歐陽捷日前表示,上海房價過熱的原因有二,一是供求關系;二是貨幣關系。
歐陽捷給出的具體理由是,上海10年累計上市182萬套商品房,已經消失170多萬套商品房,每年凈增加人口約800萬人,3人一戶,也需要180萬套商品房,“我們現在推出的所有商品房全部給他們都不夠。在供小于求和實體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我們M2增量高達16.4萬億元,這是上海樓市出現暴漲的根本原因。”
前述上海上市房企高管非常認可歐陽捷的觀念,他認為上海房價上漲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關系,所以他研判道,這個限購政策短期內能讓上海樓市降溫,降溫原因是政策減少非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之外的投資性需求,但并不能從根本上阻擋上海房價上漲的通道。
他給出的理由是2016年M2預期至13%左右,全年貨幣政策維持穩健偏松,這是后市政策制定及執行的關鍵所在,貨幣政策是扭轉樓市上漲通道的“關鍵先生”,“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數字達到2.51萬億元,創出單月信貸投放歷史新高,同比多增1.04萬億元,較2009年1月新增信貸的1.62萬億元還超出8900億元,這是難以想象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樓市新政讓上海成為全國限購最嚴厲的城市,此前北京的限購政策為非本地戶籍社保滿5年可購房,5年限購標準的政策調整意為向北京看齊,但上海購房準入門檻比當初預期的更為嚴苛。
舉例來說,北京購房對外來人口對婚姻狀況無要求,北京外地單身人口也可以購買,但上海限購政策中一直都有對于已婚的要求,此次2改5,政策中未見對單身購房的松動,表述依然是“家庭購房”,這樣的舉措表明政府對樓市調控的決心很大。此外,從技術手段對限購短板進行補缺補漏,比如,公司購買房子需滿3年以上才能轉賣,限購本身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繞過,如此降低炒房幾率。
經濟觀察網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