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出現的一個最危險的現象,就是房地產的泡沫化。政府幾乎是左右為難,庫存去不掉,而一線城市的房市泡沫化可能會很可怕。
2015年的股災讓壓抑許久的房價抬頭,盡管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依然堅守限購令,然而2014年11月開始,房地產調控措施松綁,并且為了去庫存,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希望化解三四線城市樓盤過剩問題,沒想到卻推高了一線城市的房價。
上海
2015年,上海是全中國房屋成交量最大的城市,其中二手房交易量是北京的兩倍、深圳的三倍。上海人之間盛傳著一句話:“快買一套房子,人生可以少奮斗30年。”市民的恐慌心理加上業者饑餓式營銷手法,導致上海許多新開樓盤出現了“日光盤”,甚至是“時光盤”。
深圳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深圳。深圳市官方數據顯示,剛過去的2月份,深圳新房成交均價同比就暴增72%,環比漲幅達到3.4%。而中國指數研究院的報告也指出,深圳2月份新建住宅均價為每平方米47248元,名列100個納入統計范圍的城市之冠。這種難以遏制的房價火爆現象,迫使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放話,聲稱政府會在市場失靈的時候出手干預。
天津
上海、深圳和北京出現房市大熱的狀況,但政府希望“去庫存”的“鬼城”卻沒辦法去庫存。在眾多“鬼城”中,最靠近北京,通過京津高速鐵路只要28分鐘就能到達的天津市,是最不可思議的一個地方,也是檢驗“去庫存”政策效果的首要指標。
位于天津濱海新區海河畔的響螺灣,曾經是渤海灣的鹽堿地,如今是一棟棟的摩天大樓。這里一度被期待著成為北方的金融中心、中國的另一個“陸家嘴”。
為了這個目標,天津市政府從2006年開始砸了600億人民幣在濱海新區建立一座金融商務城。政策支持,加上幾乎不用錢的土地吸引了大批開發商進駐。一系列的利多政策又趕上了2009年的擴大內需,響螺灣3.2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匯聚了41個地產項目,蓋成了63棟大樓。
然而這座被稱為“中國曼哈頓”的城市如今成了中國最昂貴的“鬼城”。雖然大樓建設的投資推高了天津的經濟增長,但這借來的繁榮是要還的。經濟危機期間企業擴張變得保守,響螺灣的房產銷售一開始就陷入窘境,63棟建筑中僅13棟投入使用。
蓋好的樓,乏人問津;還在動工的,只為爭取銀行更多融資,進度相當緩慢。而多數樓,包括中國知名地產商碧桂園在亞洲興建最大的鳳凰酒店,都成了爛尾樓。
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干凈的街道,以及幾乎每日都要修剪的花草園林,使得這里光鮮亮麗,但就是沒什么人,場景有點像《我是傳奇》里面被僵尸占領過的城市。在這里找一只狗可能要比找一個人容易得多。
沈陽
沈陽渾南“鬼城”也是典型的案例。2010年在擴大內需的加持下,沈陽官方砸下258億人民幣興建渾南新區,作為2013年全運會的選手村。只是,熱鬧的全運會結束后,這里也成了不折不扣的“鬼城”。
根據信息服務機構克而瑞的數據顯示,沈陽庫存量已達2959萬平方米,是國內庫存最嚴重的城市之一。2015年全年,沈陽土地供應市場地塊42幅,累計出讓金額不足百億,全年土地收入只相當于同為省會城市的南京的一塊地王。
安徽
跟沈陽有同樣情況的還有安徽宿州,它是安徽省北部典型的農業城市。在2012年,宿州迎來了第一波房地產投資熱潮,拂曉大道上高樓林立,多到讓當地人都眼花繚亂。新造樓盤入市看似熱火朝天,但由于宿州外出務工者多,流入者少,加上經濟放緩,銷售不旺,資金回流不足,讓房產業者面臨巨大壓力。
安徽省清源房地產研究院院長李慧秋表示:“安徽省有17個地級市,將近10個城市庫存壓力都大,有的去化率(周期)要達到二三十個月。”
房產建設失控
上百“鬼城”拖累經濟
類似天津或者沈陽這樣的鬼城,在中國各地還有近百個,也包括了最早被曝光的鄂爾多斯。
去年公布的數據顯示,90%的地級市都有規劃新城新區。這樣的投資,雖拉抬了經濟,但這些新建的城區足以容納34億人,對不到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這樣的建設顯然已經失控,并嚴重脫離實際需求。占據大量資源的房地產,不但制約了經濟,更成了金融風險的不定時炸彈。
所以,2015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就將“去庫存”列為2016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之一。
為此,中央跟地方政府連續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包括降息、公積金政策調整、下調商業貸款首付比例、松綁外資進入樓市、降低房地產交易稅負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暗示,包括利率與頭期款都還有下調的空間。有超過130個城市各自頒布了“去庫存”新政策,幾乎每周都有樓市政策出臺。中國政府正努力化解“很多人沒房”跟“很多房沒人”并存的現實困境。
學者認為新政策可望激勵民眾購房意愿,但也有人認為這將加劇中國的城市分化。房產政策下,馬上受到影響的并非庫存量積壓的二線城市,反而是深圳和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
深圳房價從今年到現在已經高漲了50%,上海高漲了20%。2016年1月,全中國平均房價創造了過去一年半以來最大的漲幅。雖然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政府的房產政策對“去庫存”略有成效,但是顯然也造成了房價的局部過熱,并且產生了資產泡沫。這或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一定逃不掉的隱憂。
觀點
“去庫存”政策正使一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化,而它原來政策的初始目的是不是達到了呢?
中國大陸現在最大的風險就是地方債務,全國性的債務和地方債務加起來已經占了全體中國GDP的220%,跟歐債的差別就是基本上沒有外債,但是債務太高也使得最近債券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將中國的政府債務評級展望從穩定調降至負面。
中國這個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面臨重大的問題和挑戰。搶救“鬼城”也勢在必行。
搜狐財經 作者:吳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