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三年前,一個商機擺在大連萬達董事長王健林面前,他只需用每平米900英鎊(約8200人民幣)的價格就可以拿下倫敦泰晤士河旁邊一個樓盤,前提是他必須7天內現金支付。這個價格比北京的房價便宜一半多,王健林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他三天就拿下了這個樓盤。
如今,王健林正在倫敦NineElms(九號榆樹巷)修建一座五星級酒店和移動住宅高樓,美國大使館也正遷入這個地區,這里的房價已經上漲到了每平米14350英鎊(約13萬人民幣)。
王健林2月份在牛津大學與學生交流時分享了這個趣事。這個故事也反應了一個側面,他要在國內做同樣一件事情的話,需要通過“體態臃腫”的中國國企的層層審批。
這也正是為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改革中國全部資產近18萬億的國有企業,以此來振興經濟。
王健林說,“決策需要非常迅速的,但在中國國企里,很多經理級別的領導層很怕承擔責任,從而導致決策拖延。”
中國去年宣布將開啟國企改革進程,將國企分為商業類實體和公共服務實體。據熟悉相關消息的4位人士透露,這一舉動已使得許多國企單位找監管者討論他們將會被怎么被歸類。中國一年一度的兩會即將召開,國企改革也將成為大會的討論焦點之一。
摩根大通預計中國有超過15萬家國企單位,改革的成本將非常高昂。如果被歸為“商業類”,那么在某些領域薪酬將會上漲,受到政府的干預將會減少。但在經濟形勢變差的情況下,這類公司獲取“廉價融資”和政府保護的特權將會取消。
中國銀行宏觀經濟研究專家ZhouJingtong表示,“分類將會影響到國有企業和他們的業務模式,因為商業公司面臨更大的盈利壓力,而國企需要側重社會效益。當投資者購買國企債券和股票的時候,他們的決策也會受影響,因為商業公司的風險更高。”
一些國企的債務評級也會受當政府支持可能性的影響。例如,據國際評級機構標普今年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標普將中國鋁業,中國中鐵,中國核電和中信集團的評級定為“投資級”,而實際上根據這些公司的財務狀況卻會被評為“垃圾級”。
自去年宣布國企改革以來,政府將國企進行分類的意圖是控制公共利益的公司,將其余公司進行改革,以市場為導向,讓其自負盈虧。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多數國企會被歸入“商業類”。
中國政府也給出了相關指導意見。例如,要成為合格的非商業公司,公司業務需服務公眾,政府將控制公司的核心運營,對“必要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實施控制。管理著中國核電站的中國核電、汽車制造商東風汽車集團將會被歸為公共利益公司。但是對于控制油氣和電信領域命脈的公司來說,要對其進行分類就不那么容易
據消息人士透露,對于一些會被劃歸為“商業類”同時某些業務又與國家戰略利益相關的公司,政府將會提供特殊“豁免”。對于彭博社的采訪請求,中國國資委尚未給予回復。
消息人士還透露,中國最大的藥品公司國藥集團就在會被劃入“商業類”公司的名單中,該公司將受益于藥品市場的進一步自由化進程。在一份郵件采訪中,國藥集團表示目前正在等待國資委通過其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案。
當下中國國企改革時機已成熟。國資委數據顯示,雖然2015年國企帶來了2.3萬億元人民幣的利潤,但與前一年相比卻下降了6.7%。與此同時,國企的產業利潤也連續14月下降。據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報告顯示,相比于私企,國企在減少債務方面也不那么熟練。
華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LiangWeihong表示,“我對在沒有政府支持的情況下還能生存、盈利的公司很感興趣,和商業公司比起來,國企依靠政府補貼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
搜狐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