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股匯巨震,石油價格暴漲之后再入低迷,關于做空中國的傳言四起,而賣空美股的呼聲乍起。
2016開局的劇烈波動,讓很多人失去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然而,一邊是病樹,一邊是逢春萬木,回歸到我們的領軍者的視野,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全然不同的畫面。
作為一個例行項目,經濟觀察報會在每年春節前,對在中國經營的企業領軍者展開一次調查,了解這這些領軍者眼中,中國經濟之舟的航向。
根據我們的歷史調查經驗,領軍者對于前景的預期,比一些媒體上經常出現的“經濟學家”的預測要靠譜得多。
此次的調查顯示,有不少數量的受訪者認為,2016年的經濟會走緩,但實際上,更多的人認定經濟增長水平會保持穩定。有超過46%的認為,中國經濟會走穩,而更有34%認為,2016年的增長會更好。
樂觀者的理由
這一預期,與調查覆蓋的領域有關系。
此次調查更多地覆蓋了與互聯網結合比較緊密的產業,包括了科技、健康、醫療、先進制造、體育娛樂、一般消費品等等領域。對于這些受訪企業而言,我們認為他們是構成中國明天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一共聯系了100多家企業,其中有80家回復了調查問卷。
相較于那些哀鴻遍野的行業,他們的業績,顯得更加突出。以受訪的中國忠旺為例,這家企業在去年前三季的凈利潤同比上升了3成。中國忠旺身處鋁加工產業。中國忠旺執行總裁路長青說,增長和我們所選擇的行業細分領域密切相關,更因為忠旺在這個細分領域打造了全球化的核心競爭力。“忠旺所在的高端鋁加工領域,并不是產品過多過剩,而是如何滿足需求的問題。”
受訪的走秀網CEO也是如此,紀文泓稱,“走秀網原先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老牌奢侈品電商,后逐漸轉型為中產階級提供海外商品和生活方式,專門挖掘那些小眾、高品質又難以買到的東西。”改變定位之后,2015年,走秀網的用戶數迅速破1000萬,移動端消費占比達到80%。
這些企業正帶給我們,以更加樂觀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的理由,正如拉卡拉的孫陶然所說:“整個中國市場前景還是廣闊的……早年我們看到的都是基礎建設類,通過這方面的投入帶動經濟的增長,有些結構性的是產能過剩等等,但現在已經產生出大量新的消費需求沒有被滿足,例如服務業就有大量的提升空間,這些都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一個動因。”
這些需求,拉動著中國繼續前行,激勵著中國的投資人和創業者,繼續激情行動。
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說,我認為現在這個時點,是孕育著大機會的。“這些機會都會成為創業者們的一個個切入點,洪哥(俞敏洪)和我能做的是給中國培養一批真正的沒有原罪的企業家。”
盛希泰提到的機會,除了孫陶然所說的新消費需求之外,還提到了:行業洗牌;移動互聯網的中國世紀;85、90后中國真正的正常消費一代的崛起;高速發展的中國積累的問題等等。
樂視網的賈躍亭說,我們認為全球下一代創新模式將會由打破邊界的生態創新來引領,它有可能需要這些技術:真正實現科技、文化、互聯網完美融合,通過打破三者的邊界產生全新的元素和全新的價值。我認為,真正能夠把科技、文化和互聯網同時具備的國家會是在中國。因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制造能力,并且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應用大國。
轉型時代
此次調查中,一些受訪者對于2016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這個“強調”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轉型”。
需求很強勁,但是供給不匹配,這是“轉型”的重要動因。
張裕總經理周洪江說,2015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一方面,高端消費受到宏觀經濟形勢低迷的沖擊,中國葡萄酒市場消費總量呈現出增長受阻或下滑趨勢。另一方面,全球各國進口葡萄酒加速涌入中國市場。有數據稱,進口酒已占到中國市場3成以上。外來產品不斷增多,本國消費萎靡不振,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在我們的調查中,80%的受訪者,將投資重點聚焦主業,而除此之外,并購成為重要選項,這一比例在2016年是27%。
這一輪的轉型,將深刻影響中國。
這是中國十三五規劃、中國制造2025戰略正式開啟之年,TCL董事長、CEO李東生說:“中國實業的轉型成敗將成為衡量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也特別提到轉型,她說,實體經濟轉型不能騰云駕霧,我們要在正確認識和運用互聯網的基礎上,用創新技術提振實體經濟。
蒙牛乳業孫伊萍則以“4個D”來概括2016:“Deceleration(放緩)、Digital(數字化)、Diversity(多樣化)、Dual-childpolicy(二孩政策)”。
容易理解,每一個D背后,都代表著一種趨勢,都代表著某種轉型的壓力。
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稱,中國零售業正加速進入O2O時代。
張近東稱,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無論對于蘇寧還是其他零售企業而言,這都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互聯網與實體行業結合的越來越深入,實體企業就越來越迎來自己的主場。 當所有零售商都成為互聯網零售商后,零售業的競爭也將回歸本質,聚焦供應鏈、物流、服務等核心領域的比拼,為消費者提供真正高效便捷、優質優價的購物體驗。
京東方總裁陳炎順提出來兩個衡量創新轉型的標準:不論技術如何迭代,總能引領潮流,不被替代;不論市場景氣與否,營收和利潤都能保持長期穩定可持續增長。
準備起飛的產業
中國制造的代表企業——格力集團的多元化似乎也在路上,這或許是這家公司轉型的一個部分。董明珠稱:“2016年格力會在鞏固空調市場的基礎上,尋找新的增長點。”
對于受訪的企業而言,很多新的增長點的能見度已經提高。
58%的受訪者稱,2016的利潤會繼續增長,其中10%認為,利潤會大幅增長。
利潤只是一個指標,對于很多行業而言,已經在準備起飛或者已經起飛。
中科曙光總裁歷軍稱,2016年有望成為云計算、大數據行業起飛的一年。
病樹前頭萬木春。
在美國艾默生電氣公司的預測中,他們發現:制造商對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將超過以往,以便在2016年取勝;“一帶一路”及“城市集群”將推動建筑、交通及物流業發展;隨著渤海海峽建設破土動工,這些產業2016年前景樂觀;最后,由于冬季供暖,污染嚴重,Emerson預計綠色能源采暖系統將開始普及,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廠的投資也將增加。
北大醫療產業集團CEO呂和東發現,2015年互聯網醫療也吸引了不少企業和投資人。他說,醫療行業市場大、痛點明顯,互聯網企業的嘗試激活了整個醫療服務體系,傳統醫療機構正因此悄然變化。
中國的民營航天先遣隊已應運而生,北京零壹空間科技CEO舒暢稱,國內的民營商業衛星市場已經完全放開,特別是小微衛星的研制,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百花齊放的局面已經開始。“小衛星需要頻次更高,成本更低的火箭來提供發射服務。”
康力優藍CEO劉雪楠預計,未來3-5年內,服務機器人有望成為繼電腦、手機之后的新一代智能終端,成為連接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重要載體。
這是劇變之年,即使身處寒潮之中,e代駕CEO楊家軍說:“我們更愿意將倒閉潮,看作是行業進化的加速現象。”
招商新能源集團CEO李原說,新能源行業也同樣形成了“新常態”——許多優秀企業脫穎而出,行業良好生態正在形成。
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董事長、總裁兼CEO瞿曉鏵說,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制造業復雜嚴峻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下,2015年中國光伏產業實現逆勢增長,阿特斯也在這一年實現了穩增長。瞿曉鏵說:“我們的全年出貨量、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再創歷史新高,整體解決方案業務也在持續增長。”
經濟觀察網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