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中國當下的房產庫存的“過剩產能”有多嚴重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7
      核心提示:有評論文章指出,近百年的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由房地產出問題引爆的。消化房地產的高庫存已成決策者的心病,堅定地對房地產去庫

       
          
          有評論文章指出,近百年的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由房地產出問題引爆的。消化房地產的高庫存已成決策者的心病,堅定地對房地產去庫存化,也是降低經濟金融風險的重要工作。一些地方只圖一時之快,唯GDP論、大拆大建、盲目開發的惡果正在顯現,并已深刻地拖累殃及整個經濟體,甚至有可能癌變。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央行、銀監會本周發出通知稱,在不實施“限購”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則上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5%,各地可向下浮動5個百分點。
        記得去年國慶前夕,兩部委發文,對不實施“限購”措施的城市,對居民家庭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從不低于30%調整為不低于25%。新出的政策意味著執行尺度再下一城,只要首付20%即可。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化解過剩產能,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等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四大殲滅戰”來打。關于化解房地產庫存的具體方案非常明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鼓勵房地產商降價、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等方法穩定房地產市場。
        知名地產商、“大嘴先生”任志強昨天微博上不無怨言地評說,“出個政策也婆婆媽媽的?”“明明是過時的限制性政策,就是不肯統一降到首付兩成?” 戲謔性地挑明了新政的初衷和用意。但開發商還是要感恩在對,在全面去杠桿的背景下,貨幣當局仍通過提高杠桿來消化積壓庫存房產,是救開發商的命,還是要知福惜福,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中國當下的房產庫存的“過剩產能”有多嚴重?
        去年10月,國家統計局有過一個數據,截至2015年9月末,中國房地產總庫存量已經達到6.8億平方米,其中有4.44億平方米是住宅。保守測算,2015年底庫存量可能會超過7億平方米。但北師大鐘偉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推算的一份報告更加驚人,報告認為如果算上在建項目,未來不長時間里全國樓市庫存將達到85億-90億平方米。他的研究團隊按過去3年平均銷售速度計算,認為需要至少7年時間才能消化。
        

      庫存和空置主要集中在三四線的中小城市。
        春節前,我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沿高鐵線走了一些中小城市,有的幾十萬人口的小縣城,積壓的商品房超過300萬平方米,再增加一倍的人都可以住得下。有的地方連續三年房產大滯銷,現在市場幾乎處于冰封凍結狀。一些地方鋪天蓋地建體量宏大的高鐵新城,面積之大如史詩般壯闊,讓人目瞪口呆。前幾年在土地高位時拿地的開發商蓋的房子陸續封頂,還在繼續撐大庫存的肚皮。
        有個開發商拿了300畝地,很小心地只開發一小塊,蓋了三幢高層,樓都封頂了也沒賣出幾套。均價也從幾年前的八九千腰斬到四五千左右,但買漲不買跌,大量房子空在那無人問津,中小開發商普遍出現流動性如瀝青的緊張狀態,因資金鏈斷裂跑路的頻頻發生。
        太多的房子沒辦法消化,一位市長毫不避諱地說,按目前進度,空置房子十年可能都難以出清。難怪任志強提出實在賣不掉只有炸掉才能出清。
        經過兩年的利率下調,中長期利率已處于歷史低點,這時,降低首付,提供可貸款比例到八成,大大降低了購房者的負擔,對開發商來說是普降甘霖的救命之舉。但是,開發商一定要清醒,不要以為把救命救火之舉誤作“昨夜牛郎今又來”,瘡疤好了忘了痛,又可以去瘋狂拿地做地王再繼續發瘋蠻干。
        要看到,現在的“救命”實際是在對流動性實際救助,是防止銀行體系出問題。房地產從開發到銷售,兩頭都具有高杠桿屬性。
        開發環節1:4,只要25%的自有資金就可以,如果考慮到帶資建設部分,杠桿率要超過1:5甚至更高,而購房環節從過去的1:3現在又達到1:4,至于有的地方一度搞出零首付,杠桿率就更沒譜了,這決定了房地產與金融體系唇齒相依。
        房地產高空置率既是資產泡沫的標志,也是金融風險的重大隱患。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當泡沫植根于巨大的杠桿基礎之上時,泡沫一旦破裂將給整個系統帶來毀滅性打擊。
        如今,我國家庭戶均擁有住房已接近1.1套,供求關系已經逆轉。大規模土地供應和房地產過熱開發形成的“堰塞湖”般的高庫存,背后潛在的經濟金融風險顯然已讓高層深感不安。從習近平總書記在11月10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到李克強總理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都明確提出房地產去庫存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歷史地看,近百年的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由房地產出問題引爆的。消化房地產的高庫存已成決策者的心病,堅定地對房地產去庫存化,也是降低經濟金融風險的重要工作。一些地方只圖一時之快,唯GDP論、大拆大建、盲目開發的惡果正在顯現,并已深刻地拖累殃及整個經濟體,甚至有可能癌變。
        這次加杠桿救市應視為特殊時期的應急之舉,如不抓緊時間解決房地產的高庫存問題,可能會釀成新的經濟金融風險。但也要警示市場參與各方,不可再任性胡為,以為政府任何時候都為你托底,自己就百毒不侵,那就大錯大錯了。

      和訊網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