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剩產能難去、金融風險積聚、企業利潤率走低,中國經濟寒意不減。1月26日,國資委部署2016年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將科學界定企業功能定位,積極推進分類考核;準確把握業績考核主攻方向,加速處置“僵尸企業”,不斷提質增效升級。
據財新智庫,“僵尸企業”是早就該關門,但卻因為某些原因活下來的企業。這類企業的典型特征是效率低下,有些甚至已經到了即使賣掉全部家當也還不起債的地步。但是,在政府或者銀行這些“巫師”的幫助下,這些本該死掉的企業反而活了下來。僵尸企業阻礙生產率提高,加劇產能過剩,劣勝優汰。
國資委就2016年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提出了四點考核辦法。
一要科學界定企業功能定位,積極推進分類考核,合理設置差異化的考核指標,認真梳理業績考核特殊事項清單,進一步增強業績考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企業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二要準確把握業績考核的主攻方向,著力引導企業加快打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加速處置“僵尸企業”,不斷提質增效升級。
三要堅持增活力與強監管相結合,進一步強化考核激勵約束。建立健全工資效益聯動機制,切實發揮工資總額“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完善與考核評價結果緊密掛鉤、與承擔風險和責任相匹配的企業負責人薪酬機制,企業負責人績效年薪增長應當與本企業經營業績提升和經濟效益提高相匹配。
四要抓好董事會職責的落實。董事會既要充分體現出資人意志,認真行權履責;又要加強對經理層的考核,與經理層簽訂業績合同,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落到實處。
國資委還要求,中央企業加強形勢研判,堅持穩中求進、自我加壓,合理確定業績考核目標。有條件、有余力的企業,要聚焦優勢、搶抓機遇,力爭加快發展、多做貢獻;有困難的企業,要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全力遏制下滑勢頭;政策性減利因素較多的企業,要立足自身、深入挖潛,多向管理要效益。
1月22日前后,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研究制定推動產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總體方案,提出要利用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加大力度化解鋼鐵、煤炭等行業的過剩產能。該項資金在下發時,還將配套一部分地方資金,將主要用來解決鋼鐵和煤炭行業大量職工下崗和再就業問題。
早在1月15日至16日,國務院國資委曾召開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提出2016年要積極處置“僵尸企業”。
財新網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