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昨日考察太原鋼鐵集團后,李克強今天去了山西焦煤集團官地礦入井考察煤礦生產,在太原清控創新基地體驗乘坐園區企業自主研發的太陽能電動車,清華科技園太原分園勉勵創客。
鋼鐵、煤炭、新能源、雙創——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路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去產能”等五大任務后,昨日人民日報文章明確指出,“去產能”就是處置“僵尸企業”。
眾所周知,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僵尸企業”主要集中在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八大行業。而來自Wind數據顯示,目前266家“僵尸”上市公司中,有197家集中在鋼鐵、煤炭、有色、造紙、紡織、船舶、石化、化工、機械、水泥等行業。
李克強新年首次考察選擇了經濟增速下滑較快的山西,并進入了鋼鐵和煤炭企業,顯然這是特意安排的,并向外界傳遞出一個信號:中央去產能的決心是堅定的。
山西,資源依賴型省份。正也是這個原因,山西和東北三省一樣,經濟轉型艱難。
在太原鋼鐵集團,李克強表示,好鋼要千錘百煉,好產能要優勝劣汰。希望你們用“不銹”精神和智慧,浴火重生,重振雄風!
一個行業需要“浴火重生,重振雄風”,可見其問題有多么嚴重。信號強烈,傳統行業已沒有發展空間,未來需要的是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
當然,國家對這些行業兼并重組或者破產導致的工人失業問題,也不會不顧。中央多次提出,處置“僵尸企業”,要盡可能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對破產企業盡量實行“安樂死”。個別產能過剩嚴重的地區會出現職工集中下崗和財政支出困難,要深入細致地研究和實施配套措施,認真拿出因應之策。
李克強今日下到300多米的礦井中對工人說,“有人說你們是煤黑子,我說你們是煤亮子。煤炭工人不僅是山西的脊梁,也是國家的脊梁。”
國家的脊梁怎會被隨意拋棄。最新數據顯示,工信部已經拿出300億專項資金用于退出過剩行業的員工社保安置。
如何實現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李克強再次勉勵創客們,”新的發展動能可以有效帶動擴大就業,為傳統動能改造提升創造良好條件,其源泉正是來自于創新驅動,來自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開展。”
試想,如果山西實現了經濟結構性調整,中國經濟是不是也煥然一新?
鳳凰財經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