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姚洋:延遲退休無法避免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7
      核心提示:訪談背景 延遲退休勢在必行嗎?養老金還能撐多久?政府將怎樣實行延遲退休?是否需要趕緊用國有資產充實養老金?個人賬戶如何做

       

      訪談背景
          延遲退休勢在必行嗎?養老金還能撐多久?政府將怎樣實行延遲退休?是否需要趕緊用國有資產充實養老金?個人賬戶如何做實?企業養老金負擔能得到減輕嗎?搜狐財經近日采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請他為網友解答這些問題。

      延遲退休是人口形勢決定的
         
      搜狐財經:您知道推動延遲退休會受到很多網友攻擊和辱罵,為什么還要呼吁推動延遲退休這個事情?
         
      姚洋:
        首先,延遲退休是我們的人口狀況決定的。我們的退休年齡是1950年代確立的,那時候人的預期壽命才60多歲,女性50歲退休,她領養老金也就十幾年的時間。現在的女性,特別是大城市女性的預期壽命已經80多歲了,她如果50歲退休,相當于領養老金的時間會超過了她工作的時間,這個社會,大家簡單想一下,是不可持續的,所以這是人口狀況決定的。另一方面,我們國家迅速老齡化,勞動力供給越來越少,50到60歲的人,按現在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年輕的,過早的退休,在浪費勞動力。現在國家大體上的趨勢是逐步延遲退休,比如3年延遲1年,我說的是每年延遲4個月,其實是一樣的,或者半年,每年延遲半歲,這樣的節奏是差不多的。到2040年,中國會進入一個高度老齡化的社會。放開二胎也沒用,我們現在讓大家都去生,是不是我們防止老齡化?這種想法很美好,但是不太可能實現,因為你放眼一看周邊地區,沒有計劃生育的國家都在老化。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老齡化做準備。
        我覺得網友很多不理解,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我們整個國家的人口狀況缺乏了解,對老齡化帶來的問題缺乏了解。很多年輕人以為老人不退休,我們的工作是不是受到影響?實際上不會。現在我們是缺勞動力,不是說我們現在勞動力太多了。而且年輕人的教育水平遠遠超過老年人的教育水平,他們從事的工作跟老人從事的工作替代性實際上是很低的。我們退一萬步說,我們整個社會人均預期壽命在提高,將來大家就是要工作到60到65歲,這是一個趨勢,不能說人均壽命在提高,結果你退休年齡不動,這是不可能的。
        從年輕人的角度,你想沒想過你將來的養老負擔有多重?事實上年輕人在付出的,他們只不過是沒有看到直接付出。因為我們都是所謂現收現付,企業收完了養老金付給了老人。年輕人就沒想到,如果老年人延遲退休,企業的負擔就低了,他們的工資就能漲上去了,年輕人沒有算這個帳。
        對于老年人來說,有人說,我退休之后得回家幫我的孩子帶孫子,我也是一種勞動,你不讓我帶我的小孩不行。這方面的的確確他們有說的一些道理。全世界都一樣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小學、中學、大學都是免費的,但是幼兒園不免費,這是很奇怪的。你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幼兒園、托兒所也應該增加供給。國家鼓勵我們生二胎,入托不解決,大家不愿意生二胎。幼兒園問題要解決,還有上小學之后的校車問題,這個國家應該再投入一些,把這個投入跟上了,我想老人回家幫著帶孩子的動力會下降。老人過早脫離社會,離開工作,其實對自己也是不利的,你想50歲脫離社會,要生活三十多年,這對老人本身也不好。
        我想媒體要把這件事給大家說清楚。當然還有一些網友我覺得純粹是起哄,網上很多的評論完全是起哄架秧子,生怕世界不亂,這種人也有。但是媒體要在其中發揮作用,要把這個道理跟大家講清楚,大家都能接受道理,講清楚了大家知道原來是這么回事。

      搜狐財經:從網友的角度來說,很多網友認為這是政府失信,原來答應55歲退休,現在要延遲,他覺得自己的利益被損害了,不公平。

      姚洋:
        這個社會總是在變化的。你說失信,那是60年前的事了。60年前的承諾,你不能讓它到了今天還堅持。而且這種事情又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受到的影響很大。有一些事情是原則性的東西,定好了再變,這是失信的問題。政府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不會一下子提高。比如男性一下子從55歲提高到60歲,一下子提五年,這個影響很大。比如出租車司機,這個行當是蠻辛苦的,他本來期待55歲就退休,你突然說不行還得再干五年,當然這個問題很大。但是如果告訴大家說,沒關系,對男性每三年才延遲半歲,他想對我影響也不是太大了,我多干半年,對他影響不會太大。這種小步推遲的方式應該是比較好的方式。

      搜狐財經:大家比較容易接受。

      姚洋:
        對,震動比較小。當然對年輕人,對他們的預期是有影響,特別是40來歲的人,對他們來說延遲的比較多了,畢竟你40歲現在很年輕。你看網上很多傳照片,50歲都做奶奶了,一看還以為是30歲呢。現在人都變的很年輕,健康狀況不一樣,不能以老眼光看待這個事。

      減稅好過減輕企業養老金負擔

      搜狐財經:對企業來說,可能覺得一些年齡大的員工退休了,我不用給他們交社保了,因為社保現在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大的負擔,企業會不會也反對延遲退休?按照勞動法,這個員工在企業干了這么多年,企業是沒辦法開他的,但是到了退休年齡,企業就可以了。

      姚洋:
        養老金對企業用人的影響,除非他想減員,企業里有冗員,用退休讓他們快一點走人,否則你想,你退一個,得另外招一個,對養老金沒有太大的影響,年輕人可能稍微便宜一點,但是影響不是那么大。有些地方,可能老年人生產效率下降了,本來企業就想讓他們走人,如果能讓他們早點退,就讓他們早點退了。這可能是震蕩的原因。如果新老交替稍微快一點,你原來學的那些東西都不行了,年輕的畢業生一出來,人家知識水平高,這樣的替代,對企業和整個社會都是有好處的。
        從人的選擇的角度來考慮,沒錯,你年輕人本來是可以替代的,但現在你替代不了的。整個社會也會調整。比如以前有些工作是年輕人做的,你發現現在年輕人做不合算了,應該讓老年人做。比如門衛,每個小區的物業雇傭很多門衛,以前都是年輕人干的,我們真的不需要年輕人干,那是浪費。你現在讓老年人做,50多歲的人做,很好。當然,也許某一個企業沒法調整,但整個社會會調整。年輕人做物業管理、做個門衛真是浪費,他本來應該有時間再去學習,提高自己。你現在給他一個工作,他不去學了,這不就是浪費。而且老年人在搶他的飯碗,他想我應該去學習,學習提高,最后他自己提高了?難道他一輩子就做個門衛嗎?
        可能有些人受到的影響會非常大,這是可能的。比如有些人想趕緊退休,退休之后我再找一份工作。有網友給我寫信,說姚教授,你這樣說,不知道老百姓有多苦,我養家糊口,我們家就我一個人工作,我從一個單位退休了,拿著退休金我又找一份工作,我拿兩份工資,你讓我延遲退休我只能拿一份工資,你是不明事理。對他來說是這樣,沒錯。的的確確對某些家庭影響會非常大,我們不能否認,任何政策下去可能都會對某些家庭起到很大的影響。
        我們要想,這是整個社會。整個社會在邊際上會有改進的。這種家庭怎么辦?不能僅僅依賴一個政策。我們的社會救助和稅收體系要改革。我們的個稅改革,如果我們能擴大成以家庭為單位來征稅,而不是以個人為單位來征稅,像這個網友的情況,他的壓力就會緩解,我估計他這么一算就不用交稅了,這對他也很好。我們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一個政策,一個政策把所有問題都解決,這怎么可能?必須綜合考慮。搜狐財經:延遲退休一方面是延遲領取養老金,另一方面還要繼續繳納養老金,對延遲退休大家不得不接受,但是繼續繳納這方面,尤其對企業,會不會出臺一些配套的政策,到一定的年齡以后減少繳納養老金的比例?這樣大家會不會感覺更容易接受一些?姚洋:

        當然,為了讓大家接受,好像應該這么做,但是長期來看,這樣的政策是有些問題的。現在說超過50歲繳費標準越來越低,問題是今后你必須預期到,我們退休年齡會一直延遲。發達國家67歲才能領取,最后你發現,到后來他不交養老金了,這是有問題的。最后算帳算不過來,年輕人的負擔會越來越重。這個社會,必須要讓它平衡。我覺得政府不要一刀切,養老金繳納標準要分一點檔次,要繳大家要統一繳,高收入的人也交這么多,低收入的人也繳這么多,高收入的人可以繳三倍,到時候領的時候多領一點。我們給人家一個檔次,你來選擇,交的越多你領的越多。現在交的越多你領的未必多,交少了也不行。能不能檔次劃得多一些,讓大家選擇,給大家一個預期?未來在合理經濟增長的速度下,預期你退休的時候大概能拿多少,大家可能就會選擇了,這樣靈活的措施是比較好的。

      加快養老金全國統籌

      搜狐財經:延遲退休是為了緩解養老金支付問題,但采取了延遲退休之后,養老金是不是仍然會出現問題?

      姚洋:
        目前全國都加起來,養老金是有結余的,現在出現虧空的這20幾個省都是經濟比較差的省、養老負擔比較重的省。這涉及到國家什么時候能全國統籌,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財政部花了很大的勁,眼見著樓繼偉部長的任期要到了,我估計在他的任期,實現全國統籌是比較難。樓部長非常想統起來,但利益錯綜復雜,我們現在的統籌還沒有到省這個層面,還在市這一級,實際上這是非常不合理的。網友要有一個概念,我們國家目前而言,即使采用現在現收現付的制度,我們還是有結余的。不要想著好像我們整個兒養老制度就崩盤了,這個我覺得是錯誤的印象。延遲退休不是為了十年以內的事,他是為了15年到20年以后的事,那時候我們可能會產生支付問題,現在沒有支付問題。不要讓網友覺得,延遲退休為了讓我多交錢,少拿錢,他沒錢了所以才這么干,不是這樣的,這完全是由于我們制度原因造成的。

      搜狐財經:因為沒有全國統籌。

      姚洋:
        對,養老保險絕對應該全國統籌。

      搜狐財經:但是全國統籌以后,會不會地方在養老金的管理上,或者養老金的發放標準上更加大手大腳?

      姚洋: 
        我能理解,為什么這些發達的、養老金有大量結余的地方不愿意統籌,因為它怕失去自己的利益,錢被別人花掉。當然它一被統籌,肯定要被別人花掉。實際上如何保障它未來的利益?我覺得這是可以做的。比如深圳,它的結余是海量的,它那里退休的人剛剛開始。這要設計一個程序,以什么樣的程序保證深圳的退休人員,在未來總是能拿到錢,而且他的標準可能比別的地方高一些。這個我覺得總是可以做出來的。當然要花很大的力量,要做各種各樣的精算,這個精算還是蠻復雜的,需要搞養老、搞保險的人好好算一算,財政部應該出一筆錢好好研究研究,這是值得的。我想這個方案肯定是存在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際上是地方利益如何平衡的問題。

      做實、擴大養老金個人賬戶

      搜狐財經:今年也有專家提出,養老金個人部分可以繼承這一點他們認為應該去掉,因為要解決養老金的支付問題,您怎么看這個觀點?

      姚洋:
        有一部分人有一種觀點:我們個人帳戶干脆辦成名義帳戶,不是實際賬戶。我覺得那不是一個好的趨向,等于你變成現收現付了,回到1998年之前的狀態了。現收現付制度,我們未來要做到是有難度的。隨著人口的老化,你完全靠現收現付是不太可能支付的。
        我倒覺得個人帳戶非但不能取消,而且應該做實、做大。應該讓大家養成一個觀念,我有一部分錢是必須拿出來養老的,養老保障不僅僅是國家的事情,而是我個人的事情。幾乎發達國家多數都有這樣的一個計劃。你自己出一部分,你的雇主出一部分,這部分錢你拿著你可以去投資,但是選擇余地是比較小的,你只能選擇養老基金,給你三到五個選擇,你把錢放到那里。養老基金的管理有嚴格的監管,你不能搞的風險太大,你保值增值就行了。
        我們國家亟待建立養老基金。為什么我們上海出現養老金的大案,拿去炒房炒股?它結余那么一大堆錢沒地方投資,是貶值的,這很不合理,必須給它一個出口。我們國家建立很多養老基金,但是要嚴格監管,跟其他基金監管方式不一樣,要把風險降下來,讓老百姓投資。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有很多空帳,空帳規模有多大,誰也不說,3萬億、4萬億?這件事情應該要做。
        其實這個國家是有能力做的,你把國有企業賣掉一部分錢就出來了嘛。我們天天說國有企業要分紅,國有企業分那點紅,有多少錢?國有企業盈利一萬億,一萬多億分到老百姓的頭上有多少錢?國有資產的資產多,你把資產變賣發給老百姓,這是最大的實惠,而且也解決未來的問題。
        這件事我呼吁了很多,但是你想想在任的領導都是五年,他把企業一賣,是為下一任做準備,誰也不愿意做這件事。但這件事我覺得太重要了。養老金現收現付制度維持下去,可能10年、15年就支撐不住了。有了個人帳戶,就會起很大作用。我們整個兒社保基金建起來,大家好多收入從社保基金拿,你現收現付的數量就下去了。
        我覺得現在個人賬戶規模還不夠。因為只占到工資總額的11%。我們養老保險,基本上企業交到20%,3%給了個人,企業現收現付是17%,個人這一塊是11%,現在比例還可以了,慢慢擴大到1:1的關系。如果你個人帳戶好好的經營,已經是非常大了,工資總額的11%,這是很大的一個數,你可以建立龐大的養老基金,入市,買政府的債券等等。我們國家債券市場池子比較淺,通過這個可以做起來。
        現在國家財政動員能力還是不足的,很重要的原因,發債的能力限制住了,現在養老基金買了政府的債券,政府去投資,還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這個負擔由誰來負擔?就是未來來負擔,子孫后代來負擔,這個我覺得是合理的。從政治哲學的角度,我們現在幫我們的子孫后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子孫后代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他們當然應該負擔一部分,這種代際的公平是說得通的。你不能想象,我們把所有的事情,在我們一代人全給解決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應該有代際轉移的意識。當然你也不能過分的依賴于未來,這要通過一定的精算。假設一定的經濟增長率,我們算出來一個代際公平的負擔,我覺得是可以算出來的。有了這個模型之后可以不斷的調整,無非是你的經濟增長率,還有一個人口結構是變量。還是看中央政府層面有沒有這個決心把這個事情做起來,為我們當代人的養老、為我們后輩的負擔好好想一想。
        其實現在做是比較容易的一件事。國有生產型企業凈資產在20多萬億,整個國有資產的凈資產是50多萬億,現在股市應多弄點IPO。說到股市,為什么今年年中最后搞成這樣?方式就錯了。政府希望把股市做起來,為什么?這個沒想好。要多IPO,沒有IPO,怎么把股市的錢變到實體經濟?IPO不上,企業就3000家,你鼓勵大家入市,那不就是瘋牛?就是炒價格?如果IPO很多,池子越來越大,價格不會那么猛漲。策略就沒搞好。從明年開始,股市整頓,再慢慢的IPO。有人說股市現在不行,IPO叫不上價。慢慢來。我們以前的市盈率一下子100倍,那也不正常,還是慢慢來。優良資產慢慢上市,再賣一些資產,引進戰略合作者,這也可以賣掉一部分股份。
        現在的問題,我們國有資產賣掉之后,這個錢留在公司了,沒有真正變成財政收入,我們應該要求,可以混合所有制,賣掉一部分資本金,那就應該收歸國庫,這樣錢才能從國有企業拿出來,否則又變成國有企業的投資,甚至分掉了,那不行,那沒有起到混改很重要的一個作用。混改我覺得很重要的功能,把國有資產變現,變成老百姓的,發還給老百姓,最好的方式就是社保。

      搜狐財經:個人帳戶做大,建立養老基金,您的意思是說,個人這部分由個人自己決定投哪一個養老基金,這樣對養老基金運行效率是一個改善?

      姚洋:
        對,互相競爭,老百姓一看你去年回報3%,人家都是5%,我不投你,逼著你這些經理人得要好好干。這是最穩妥的辦法,全世界發達國家都是這么干的。
        我們現在結余掌握在社保局手里,社保局根本沒有投資能力,你讓它們管理,有些地方可能有上萬億的資金,它們怎么可能管理,這顯然是有問題的。它們不知道怎么控制風險,必須得成立養老基金,一幫專業人士幫你管。有結余的地方也可以投到它那,各地政府可以說,這個基金不錯,我投它了。老百姓自己的錢不受社保局的控制,我自己可以決定,一般會有個表給你,你就打勾,簽字,今年準備選這一家。有些人一輩子就選一家,看著收益差不多,就一直是這一家,如果不行了就換一家。

      2016年不會實行延遲退休

      搜狐財經: 2016年延遲退休會正式推出來一些政策嗎?

      姚洋:
        不可能。人社部現在還是說2017年拿出方案。它倒沒有說哪一年開始實施,以前說2020年開始實施。人社部的步子慢了一點,投鼠忌器,畏手畏腳。現在我們很多官員,一看老百姓反對的事情就往后拖。官員要出來講話,要說清楚這件事。你越不說,老百姓覺得你是藏著掖著,不敢跟大家說。你跟大家講清楚這個事,我覺得老百姓會接受,大家都是講道理的人。特別是我們這些標題黨,我們有20個省份,我有一次看標題說我們20省份養老金虧空,結果一讀,下面說全國有盈余的;他如果換成標題說,今年全國養老金結余多少多少錢,完全不一樣,因為很多人不看內容就看標題。我們人社部必須出來講話,我們今年結余多少,要算大帳。

      搜狐財經:除了延遲退休政策,在養老金其他的政策上,2016年會出臺其他相應的改革嗎?比如養老金繳費的負擔,去年很多地方提高了,因為繳納基數提高了,企業一直在呼吁減輕負擔,這方面您預測會有動作嗎?

      姚洋:
        我沒辦法預測。我覺得減輕負擔是不對的,你一旦減輕之后,再想往上提是極端難的。現在整個經濟進入了底部運行的狀態,大家感覺負擔都很重,你減什么也別減養老負擔,因為這涉及到每個人的利益。你減了之后再想往上提是不太可能的。你可以減負擔,但是你支出那邊減不減?你肯定不能減。支付是剛性的。你現在把繳納減下來,以后怎么辦?應該把別的稅收調下來。比如把所得稅減下來,減下來得有一個對應的支出,別的地方總是可以調整調整,總是可以抹平的。哪怕是增值稅,告訴企業減3年,3年之后恢復,這個都比減養老金好。

      中國應大膽歡迎外來移民

      搜狐財經:對中國養老困境的問題,像非洲、印度、越南,有很多年輕人口,能不能更多地對他們放開移民,他們來這兒工作,他們也繳稅、繳養老金減輕中國養老壓力?但是好像東亞國家很少這樣。日本老齡化也很嚴重,也沒有采用這一招。中國未來有可能在壓力下采用這一招嗎?

      姚洋:
        現在已經開始了。南方那邊老有偷渡的,越南那些人來打黑工。這是遲早會發生的。而且作為一個大國,我覺得我們比日本在心胸方面要好得多,國家也在這方面有一些動作,比如已經開始研究出臺海外華人拿中國的永久居留證。他拿國外的護照,但是在中國拿一個類似于綠卡的證,這比以前是很大的進步。當然,這個綠卡是一個特殊綠卡,像印度似的,跟外國人的綠卡有差別,但是他進出自由,我們已經開始這么做了。我希望我們的移民政策更加開放。美國能保持領先地位跟他開放的移民政策是高度相關的。搜狐財經:它的人口結構更年輕。

      姚洋:
        對,不光更年輕,而且更有創造力。美國為什么能保持技術的領先地位,你到硅谷去看一看,到微軟、谷歌看一看就明白了,30%、40%都是外國人,這就是它的活力所在。

      養老金必須強制繳納

      搜狐財經:也有很多網友說,干脆把社保的錢退給我,我也不交,以后我也不要政府來養老,我自己的選擇我自己承受,您覺得這樣的做法可以嗎?

      姚洋:
        對有些人來說是可行的,我甚至可以說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可行的。但是不要忘了還有底層的30%,這樣實際上是不行的。你還要想,有很多人在這一生里會犯很多的錯誤,決策失誤,甚至把錢全部輸光了。一個社會不應該有很多赤貧,特別是到了老年的時候,窮困潦倒,這樣的社會是不好的。到最后發現,政府還得把他們管起來。有沒有完全個人來管的?有,新加坡,但是它是強制性的儲蓄。你掙多少,相應拿出多少儲蓄,這叫完全積累制。會出現一個問題,窮人到了老年的時候是很悲慘的。我在新加坡坐出租車,出租車司機跟我說,他是三兄弟,老爺子是窮人,到老了,養老金沒有多少,就得三個兒子管,畢竟還是華人。三個兄弟就把這個老頭踢來踢去。新加坡已經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但是還有一些老人是很悲慘的,在誰家都是不受待見。這個事例說明完全積累制也是有問題的。一定要有一個平衡,有一部分是個人積累,有一部分還得現收現付,讓老年人能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成果。新加坡已經高度發達了,人均GDP按照美元一折算有7萬多美元,可是還有那么窮的人,這個社會不是很和諧的。說這種話的網友,他收入比較高的,還是年輕人,還沒有明白這一生你是會犯錯誤的,你可能會出現問題。你想一下中國哪怕1%的人口,在決策上犯了很大的錯誤,50、60歲之后變的窮困潦倒,這個數字是很大的,1%是很大的數,我們不能聽之任之。

      搜狐財經:說到新加坡悲慘的老人被兒子踢來踢去,這在中國農村是常見的。

      姚洋:
        是,這就是缺少社會保障。農村老人稍微好一點。他有塊土地,有個小菜園子,他至少可以把土地一出租,他的糧食夠吃。城市里的老人什么能力都沒有,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了,農村好歹還有一個住的地方。

      搜狐財經:還需要擴大向農村老人的支付嗎?

      姚洋:
        現在向農村老人支付是救濟性的,因為他沒有積累,沒有繳納過費用。農村的問題更多了。你想讓農村的人口建立起社保的概念是有難度的。農村的年輕人,你跟他說現在就繳納社保,將來你老了能給你返還,我估計多數年輕人都不愿意交,沒有這個意識。

      趁國有資產值錢趕緊改革養老金

      搜狐財經:我們養老金制度搞了這么多年,您覺得有哪些方面的教訓?

      姚洋:
        
          從1998年開始,最大的教訓是沒有把個人帳戶做實了。做了半天又回到現收現付。1998年改革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打了水漂。1998年改革,第一改的是統籌,不要讓單位負擔,從單位統籌到市一級,這算是一個進步。本來想把個人帳戶做實,這又是一個進步,但是現在看來沒有做成,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失誤。特別是我們錯過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這十幾年,本來這個期間做起來很容易。1998年我們空帳比較少的,現在越滾越大,而且還要擴大。我們事業編制在改革,人數很大,3000多萬人,如果再加上公務員是4000多萬人,這4000萬人絕對沒有個人帳戶,以前我們國家直接負擔了。又加上這4000萬人,都要把個人帳戶做實,這樣負擔越來越重了。
        我也能理解為什么財政部不愿意做這個事,甚至有人提出個人賬戶就變成一個名義的賬戶,不給他做實。肯定是他們一看,做這個要好幾萬億,拉倒吧,我這一任別想讓我做,沒錢。大家把問題往后推,往后推的結果就是現收現付。這是很大的倒退。一旦這么決定,發現到2030年,養老金支付不出來了,到那時候你再變賣國有資產可能就不夠了。
        特別是2002年、2003年之后,我們的經濟高速發展,那時候最好做了,量不是很大,收入增長快。

      搜狐財經:如果這些改革都沒法進行,養老金最終還是走向一個很艱難的境地?這對未來的中國經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姚洋:
        我覺得那時候會被逼著把國有企業賣掉。沒錢了,養老金支付不出來了。既然是現收現付,每年要想辦法把這個窟窿給補上,只有一招,就是賣國有資產。如果那時候國有資產還值錢,你就賣,能維持一段時間,這樣對經濟的影響不會很大。就怕到時候國有企業不值錢,或者已經賣的差不多了,混改都改完了,改完了發現國有資產沒有那么多了,那怎么辦?最大的危險是,現收現付制度讓政府的負擔太重了,大家永遠會低估人均壽命延長的速度,最后發現領養老金的人怎么越來越多,就是因為大家活的越來越長,交的人越來越少,最后發現沒辦法持續下去。

      搜狐財經:最后會提高養老金的繳納比例嗎?如果在延遲退休上還解決不了。

      姚洋:
        有可能。沒辦法就只能這樣。

       

      (采訪者:鄧新華)搜狐財經 出品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