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順豐不順,申通不通,快遞企業要過冬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7
      核心提示:  從氣溫上看,今年的冬天其實并不太冷。但是,快遞行業卻有一種要過冬的感覺。因為幾乎在同一時間段,快遞行業兩大巨頭順豐和

        

              從氣溫上看,今年的冬天其實并不太冷。但是,快遞行業卻有一種要過冬的感覺。因為幾乎在同一時間段,快遞行業兩大巨頭順豐和申通都遇到了麻煩。

        先是在借殼上市之路上正一路暢通的申通。據多家媒體披露,近期,剛剛借殼上市的申通“后院失火”,其加盟公司三林分公司因拖欠工資導致員工罷工,運營工作癱瘓。據說,數萬件快件被積壓,無法送出。為了救急,申通總部不得不自己出資補交員工工資,讓分公司正常運營。
        而申通的對手順豐也似乎流年不利。這幾天,江湖盛傳順豐正在內部裁員。順豐內部員工的爆料稱順豐總部開大批裁員,說前幾天順豐總裁王衛親自任順豐速運BG,這是既供應鏈、商業、倉配、國際事業部后第5次裁員。也有順豐一線女員工爆料稱,“順豐怎么可能裁員,他是逼你自動辭職”。針對此事,順豐公共事務部陳歡表示,順豐沒有裁員,是公司基于業務考核評估后的末尾淘汰,不涉及一線員工,主要是希望在公司快速發展中,提醒員工加強自我修煉,跟上企業變革的思想,跟上腳步。
        申通加盟公司的困境,讓人浮想聯翩。你說那是某個加盟商的個案,可以;你說那是申通加盟制度弊端的惡果,亦可以;你說那是申通內部管理的弊病,還可以。但不管怎么樣,申通在對手的緊逼之下意圖通過上市緩解自身壓力的目標,至少在目前沒有實現。
        而順豐的“業務考核評估末尾淘汰”制度,早不來,晚不來,非得等到年關將近的時候來。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順豐這好像是在彌補自己之前的戰略失誤。或者說,不在這個關口通過末尾淘汰的形式淘汰一批人的話,自己可能會很累。
        順豐不順,申通不通,難道,快遞行業真的要過冬了不成?還是說部分快遞企業要過冬了呢?
        可是,從中國物流行業以及中國網購的發展看,快遞行業和網購應該是一片欣欣向榮才對。
        近日國家郵政局發布數據,2015年1月至11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82.5億件,同比增長48.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456.2億元,同比增長34.9%。預計整個2015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將突破206億件,繼續穩居世界第一。
        在2015年12月27日,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網絡零售額預計達到4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
        兩項數據顯示,國內網購和快遞服務都很火爆。可為何,快遞企業卻給我們一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呢?筆者認為,盡管網購火爆,盡管快件總額增長,但快遞行業前景并不樂觀。尤其是部分快遞企業的前景不妙。
        原因之一:快遞平均單價降低,快遞企業面臨盈利壓力。
        我們看一個數據。國金證券2015年12月28日有份數據:“2015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82.5億件,同比增長48.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456.2億元,同比增長34.9%。‘雙十一’業務高峰期,單日最高處理量突破1.6億件,同比增長56%。近幾年來,異城快遞平均單價下滑近50%。”
        也就是說,在業務增長的情況下,異城快遞平均單價是大幅下滑的。而異城快遞平均單價下滑的同時,人力成本、自動分揀設備等重資產投入卻是逐年上升的。您說,這個壓力大不大?
        原因之二:電商自建物流的沖擊。
        盡管業界對電商企業自建物流的爭論此起彼伏,但你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京東、蘇寧等規模龐大的電商自建物流體系對快遞企業形成了巨大的沖擊。而菜鳥網絡在農村市場的拓展,應該也讓各大快遞企業壓力不小。
        2015年雙十一期間,劉強東曾經炫耀:“迄今為止,整個京東的眾包物流平臺注冊的眾包物流員工已經超過了30萬名,所以現在呢,我們每天平均有超過20萬個包裹,都是通過我們的眾包物流送過去的。”
        蘇寧的張近東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物流系統:“十幾年來,我們在物流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如今已建成的物流倉儲及相關配套總面積達到452萬平方米,形成了包含12個自動化分揀中心、60個區域物流中心、300個城市分撥中心,以及5000個社區配送站的物流網絡體系。”
        如此看,快遞企業既面臨同行競爭的“內憂”,又面臨電商自建物流沖擊的“外患”,怎么能不難?
        原因之三:快遞思維的轉變,互聯網企業開始與快遞企業合作,不能轉型、不能傍大款的企業面臨危機。
        綜合以上兩點,目前的形勢下,傳統的快遞思維肯定行不通了,互聯網思維下的快遞轉型勢在必行。大數據的運用,冷鏈、倉儲與互聯網的結合,這都是未來的趨勢。而目前的部分快遞企業,腦筋好像還沒有轉過彎來。
        而與此同時,互聯網企業紛紛入股快遞企業,給那些沒有被納入勢力范圍的快遞企業造成巨大的壓力。你比如,阿里巴巴入股圓通快遞,讓之前的快遞業老大申通如芒刺背。再加上之前阿里巴巴在星晨急便、百世匯通、全峰快遞等方面的布局,阿里巴巴在快遞行業的野心躍然紙上。而匯通天下與騰訊的合作,則顯示著不但是阿里巴巴,其他互聯網企業也看好這著個行業。
        財大氣粗的互聯網大鱷來了,那沒有納入互聯網大鱷版圖的快遞企業,沒有轉換思維的快遞企業,自然就面臨困難了。
        順豐不順心,申通不通暢,快遞行業真的要過冬了。確切地說,是部分快遞企業真的要過冬了!

      搜狐財經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