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6》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
綠皮書建議從2018年開始延遲退休。社科院建議2018開始延退.社科院報告指出,鑒于我國退休年齡規定始于幾十年前,已經顯得過低。建議按照并軌先行、漸進實施和彈性機制的原則逐步延遲退休年齡。
綠皮書提出建議,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改革方案可分兩步走。第一步:2017年完成養老金制度并軌時,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區別,將職工養老保險的女性退休年齡統一規定為55歲。第二步: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這一建議的提出有著相應的政策背景。今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就提出,要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也在11月20日公開表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對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制定延遲退休年齡方案過程中,會充分考慮社會各界的意見和看法,綜合平衡。該不該急著推行延遲退休
此報告只是建議,不一定會被采納,而延遲退休該如何推行?還有待商榷。
從應對未來養老金支付壓力、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等角度來說,的確有必要盡早推行延遲退休,但也有很多因素不利于早日推行。比如,公眾對延遲退休的認可度與接受度不高,我們的經濟轉型有可能會帶來就業壓力。盡管有關方面一再宣稱“延長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但到今天為止,大多數人仍未能接受這一做法。在相關新聞跟帖中,多數網友明確反對延遲退休。只有說服多數人接受,這項改革的效果才能顯現。人社部之所以提出,在推出方案5年后才漸進式予以實施,這或許是因為共識尚未形成,延遲退休缺乏民意基礎。從推出方案到正式實施的這幾年間,實際上是一個“緩沖期”,以化解公眾反對情緒。應該說,這種“緩沖期”的安排是合理的。
不少人反對延遲退休,既是從利己角度考慮,也是因為應對老齡化還有很多選項,比如劃轉國資充實養老基金、拓寬養老金投資渠道、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倉促推行延遲退休,并不利于有效化解分歧。只有拿出有力論據來證明延遲退休很有必要,才能為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如果說,一個國家就業崗位的總量是相對固定的,老年人延遲退休就會占據部分就業崗位,畢業生、年輕人必然就業壓力增大。目前,我們的經濟正處于轉型期,人社部設此"緩沖期",或許也考慮到了經濟轉型與就業問題。那么,如果從2018年開始延遲退休,是否會對就業產生影響呢?又是否會對我們經濟的平穩與快速發展帶來一定的損害呢?
在人社部已明確延遲退休時間表的情況下,"2018年開始延遲退休"這樣的專家建議未必會被采納。但這也提醒我們,某些建議似乎有意忽視了公眾情緒。很顯然,只有官意與民意達成一致,延遲退休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不少人反對延遲退休,既是從利己角度考慮,也是因為應對老齡化還有很多選項,比如劃轉國資充實養老基金、拓寬養老金投資渠道、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倉促推行延遲退休,并不利于有效化解分歧。只有拿出有力論據來證明延遲退休很有必要,才能為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如果說,一個國家就業崗位的總量是相對固定的,老年人延遲退休就會占據部分就業崗位,畢業生、年輕人必然就業壓力增大。目前,我們的經濟正處于轉型期,人社部設此“緩沖期”,或許也考慮到了經濟轉型與就業問題。那么,如果從2018年開始延遲退休,是否會對就業產生影響呢?又是否會對我們經濟的平穩與快速發展帶來一定的損害呢?
在人社部已明確延遲退休時間表的情況下,“2018年開始延遲退休”這樣的專家建議未必會被采納。但這也提醒我們,某些建議似乎有意忽視了公眾情緒。
很顯然,只有官意與民意達成一致,延遲退休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哪些人將“攤上”
假設按社科院方案開始實施時間為2018年,那么下面這些人將會開始延時退休(法律規定的可提前退休的情況除外):
1、1963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2、1958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人;
東方財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