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拿壟斷行業開刀  國資委10項改革試點方案將出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7
      核心提示:央企國資改革正在醞釀擴大試點。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彭華崗在日前舉行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論壇上“吹風”:國

       

          央企國資改革正在醞釀擴大試點。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彭華崗在日前舉行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論壇上“吹風”:國企“十項改革”試點方案即將出臺。去年7月召開的“四項改革”試點發布會,正是彭華崗主持的。
         “中央改革領導小組批復了國資委上報的‘十項改革’試點方案,相比一年前的‘四項改革’,這次改革試點范圍更廣,內容更多。”12月3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國資委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至于試點工作的具體內容,記者致電國資委相關部門,得到的回復是,最近沒有關于“十項改革”的發布會,對試點內容不知情。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此前對“十項改革”試點也有所耳聞,他認為,此次“十項改革”除囊括“四項改革”的諸多內容,還覆蓋了探索國企集團整體上市、多類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等多個試點。
          李錦對本報記者說,參與此次試點的企業或許不像去年只有6家。他推測,“除了中央企業,地方國企也可能會進入試點名單。”而據上述國資委人士透露,中石化、中石油、中船重工、中航工業、中國誠通、招商局、華潤等央企很可能會出現在大名單中。
      改革升級
          “十項改革”被業界看作是“四項改革”的升級版。上述國資委人士稱,此次試點的內容不僅更全面,而且更加深入。
           湖南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肖毅敏認為,發展混合制經濟仍是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他注意到,最近中央高層多次提及石油、電力、鐵路和軍工領域引入社會資本,“上一次試點主要集中     在商業領域,這次將拿壟斷行業開刀,是深化改革的體現。”他說。
           此外,在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權方面,“四項改革”試點初期首先落實董事會行使副總經理的選聘權,但“十項改革”將會做得更徹底,總經理也由董事會聘任。
          “這是徹底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的關鍵一步。”上述國資委人士說,“總經理也是經理層的成員,同為經理層的副總實行選聘制,但總經理還由上級主管部門任命,會影響董事會的自主決策,不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
          據介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不僅要改組,還要新建。而其職能除了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外,還將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
          李錦認為,除了“四項改革”的試點內容,“十項改革”工作可能還包括國企分類、職工持股、國資監管、黨的領導以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其他方面的內容。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也有類似的看法。
         “我知道國企改革文件以‘1+10’形式發布,一共有10個配套文件,試點也許是對配套文件的呼應和政策落地。”李曙光稱。
      試點名單
          哪些企業將會進入“十項改革”試點名單?李錦對此并不知情,但他認為,數量上會超過參與第一批改革試點的企業數量,不僅有央企還會有地方國企。
          今年早些時候,坊間就有傳聞稱,第二批改革試點名單有望緊隨頂層設計方案出爐,其中油氣、軍工等央企集團入圍第二批試點預期強烈。
          報告顯示,中航科技控股的四維圖新已啟動混改,去年5月向騰訊轉讓股份,騰訊已成為四維圖新第二大股東;“兩桶油”均將管道改革列為油氣改革的重點;中船重工出臺了全方位的改革方案,涉及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引入外部資本、推進資產證券化、員工持股、股權激勵、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等多個方面。“這幾家大型國企均有引入外部資本的動作,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些企業正在謀劃整體上市,有些企業已經制定出詳細的國企改革實施方案。”一位長期跟蹤國企改革的分析師對本報記者說。
          此外,中國國電也醞釀在各個層面引入戰略投資者,推進股權架構層面改革,包括整體上市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等。
          盡管沒有進入第一批試點名單,但在今年4月召開的誠通集團第二次黨代會上,董事長馬正武已經主動開啟改革模式,將誠通定位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兩類公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試點方案雖然還沒有出來,但不排除允許一些企業先行先試。”上述國資委人士稱。據他透露,誠通、招商局、華潤等多家央企被納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的可能性很大。
          上述國資委人士認為,第二批改革試點的企業應該在10家以上,國資委目前正在考察部分央企,會選擇有標桿意義的企業入圍。
      落地之難
          在李曙光看來,之所以擴大試點搞“十項改革”,是因為有些國企改革配套文件內容空洞,政策不好實施落地,而中央要的是具體的措施,不要空洞無物的套話,所以選擇通過試點來充實改革方案。
         “比如說,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界定持股比例這樣的細節都沒有明確,讓民資控股萬一出現利益輸送,導致國有資產流失誰負責,很多問題都沒有講明白。”一位來自資源型央企的人士向本報記者坦言。
          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也認為,當下改革最大的壓力來自國資流失,由于標準不明確,法律不健全,國企普遍擔憂戴上國資流失的帽子。“為了減少風險,大多數國企都選擇維持不動,這是企業改革動力不足的表現。”
          一位國資專家調研時發現,一些國企負責人對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理解不到位,甚至出現了不少誤區。他告訴記者,一些負責人都分不清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的區別,有些設立的平臺公司還在搞實業,沒吃透“管資本”的意思。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306家上市央企及其旗下子公司中,出現虧損的公司高達67家。部分央企選擇剝離旗下虧損資產、出售子公司,或者依靠母公司“輸血”,甚至利用相關的政策補貼來度過危機。
          “國企的管理機制、運營方式,很多都不行了,擺脫虧損和利潤下滑需要改革,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找到生存的出路。”李曙光稱。
          就央企自身而言,也存在著企業發展不夠平衡、發展方式比較粗放、治理機制不夠健全、管理不夠精細、經營效率不夠高、歷史包袱比較重等方面的問題。
        李錦認為,大量的文件出來以后,在實踐中是否行得通還是個未知數,所以需要通過試點來取得經驗和教訓,邊試邊改。“如果改革一下子全部推開,在執行中出現問題,可能會產生后遺癥。”他說。

       

      華夏時報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