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中國沖出中等收入陷阱一個關鍵點。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背后是傳統增長模式的枯竭與轉型升級的失敗。傳統增長模式的枯竭主要源自”追趕效應“的消失、不斷上漲的要素價格、內外失衡等等,而轉型升級的失敗則可能源自制度缺陷或戰略失誤、國內經濟的脆弱性、社會秩序的不穩定等等。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是:提高在全球產業鏈條上的定位,產業轉型升級,對外優化貿易結構。因此,沖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在于中國轉型是否可以成功。所謂的轉型其實很簡單,就是中國經濟增長從要素投入到要素投入效率提高,再到創新驅動的一個過程。那么說白了,十三五規劃的關鍵就非常清楚——創新,創新,玩命地創新。
這種創新我們可以從熊彼特的角度去理解,在他那里所謂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就是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去,以實現對生產要素或生產條件的“新組合”;作為市場經濟“靈魂”的“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引進“新組合”;所謂“經濟發展”就是指整個經濟不斷地實現這種“新組合”,或者說經濟發展就是這種不斷創新的結果。這其實也是筆者理解的“新常態”中“新供給”(此外還有新需求和新宏觀調控)的核心內容,供給的核心是一個生產函數,生產函數決定生產可能性邊界,以前中國的高速增長主要是靠要素投入,特別是廉價要素投入,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資源等。中國正在準備從密集要素投入過渡為要素效率的提升,然后再到創新驅動的新發展模式,現在的問題是怎么樣去實現產業和產能的升級。這大概會沿著六個方向,也就是所謂的“六新”供給進展。
A)首先是新技術和新產品,這兩個‘’新‘’更多代表的是原創,包括在《中國制造2025》中的一些內容,是對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一些突破和創造。突破性科技或者說技術革命的出現,某種意義上說是小概率事件,有很高的不確定性。
B)第二個環節上的創新比較簡單一點,就是新模式,新組織,新業態。這塊主要就是圍繞著現在最熱門的“互聯網+”領域展開,就是用互聯網去改造傳統的制造業,“互聯網+”確實對傳統行業的改造是非常有效果的,效率是明顯提升的。
C
)最后是新的制度,包括簡政放權、財稅體制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總體而言,這都會使得結合生產要素,例如勞動力和資本的成本有明顯的下降,會使得不僅是生產函數中的有效要素供給會上升,TFP更會變得更大,整個經濟也變得更具彈性和可持續性,這六個方面就形成新的供給的主要內容。這也是中國改革的核心要件。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熊彼特是在一個較長的周期中,上述創新是從長期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考察創新,不幸的是,我們現實生活在一個短期的現實環境中,因此創新還可以有更多的深度,短期還包括需求的創新,升級中國的需求,經濟需要新需求“火箭筒”來轟開凍住經濟的堅冰,這就得靠“新三駕馬車”。
老的投資就是房子加基建和產能。新的投資是智慧投資和有效投資,它體現在深度城市化中的新一代基礎設施為先導,包括教科文衛體,包括新的公共服務設施和海外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老消費主要就是房子車子家電。新消費是傳統消費的品牌化,公共服務類消費的普及化和新型消費的科技化,同時伴隨著個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上升。
老的出口原來主要是為歐美消費國進行的生產,包括山寨化產品的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現在升級到出口到新的市場,出口以高鐵核電為核心的高附加值產品,以及從加工貿易到一般貿易的升級。
考慮到投資仍然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這輪投資的核心應該是以智慧、有效的官方投資拉動民間的創新創業投資。新需求會產生新供給。新需求新供給匯集成為新動力。而宏觀調控的創新,就是保持新舊動力的接續,即消滅僵尸經濟,重塑資產負債表。
財新網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