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14日),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1.27萬億元,超市場預期。6月末,M2增速反彈至11.8%,增速比上月末高1.0個百分點,也更為接近調控目標值12%,顯示自去年末以來央行的降息及降準操作效果已有所顯現。
國開證券宏觀分析師杜征征對記者表示,6月份單月的信貸增長超出預期較多,顯示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增長的功能發力。
昨日,央行還發布了貨幣政策委員會日前召開的二季度例會情況,稱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此外,鑒于目前企業融資成本仍處于高位,分析師普遍預計,三季度央行仍有降準降息可能。
M2增速反彈至11.8%
央行數據顯示,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1.27萬億元,而5月份僅為9008億元,這一數據遠超市場預期。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6.56萬億元,高于去年同期的5.7萬億元。6月份,社會融資總額上升至1.86萬億元,超過5月的1.22萬億元。另外,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8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1.46萬億元。
對于M2增速出現大幅反彈,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昨日表示,今年以來,央行三次降準,提高了貨幣乘數,增加了貨幣供給。
盛松成認為,“看降準的效果,就要看貨幣乘數的變化。”從今年2月至6月,貨幣乘數連續4個月上升,由2月的4.21上升到6月的4.62,“無論和歷史相比,還是和別國相比,這都是非常高的。”
盛松成還表示,降準增加了銀行體系資金供給,使得銀行放貸意愿增加。中國超額儲備率最近幾個月整體下降,從4月份的3.27%,降至6月份的2.51%,“說明銀行把錢用出去了”。
央行數據還顯示,企業中長期貸款加快,6月非金融企業新增中長期貸款同比提高489億元至3176億元。
對此,杜征征認為,盡管信貸投放力度在加大,實際效果與數據相比還是偏弱。首先,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占比依然處于低位,顯示開工意愿不強,需求低迷;另外,6月份的企業貸款中票據增長放量,也導致貸款增長出現較大增幅,而對于新上的基建項目來說,30%的資本金要求也制約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貸款投不進去。
未來仍有降準降息可能
盛松成透露,2015年以來,隨著貸款利率和市場利率回落,企業融資成本也持續下降。央行全面評估后發現,截至2015年6月,企業整體融資成本為6.32%,比上年末下降68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下降85個基點。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認為,由于M2增速仍低于今年12%的目標,今年下半年,中國央行將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盡管早前已降息四次,全面降準兩次,目前企業的融資成本仍處于高位。
劉利剛表示,“目前,股市大幅調整將促使央行盡快降準,以此來維持市場穩定并鼓勵銀行向實體經濟貸款。此外,央行還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管理短期的流動性,并將使用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對中小城商行定向降準和抵押再貸款等工具來進行調節。預計中國央行除了盡快降準外,第三季度將再降息25個基點,第四季度可能還將再降準50個基點。”
杜征征也認為,三季度還將有1~2次降準,但央行對于降息工具會選擇性使用。
對于上半年的經濟增長情況,目前大部分觀點均認為或難以達到一季度7%的增速。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在最新報告中表示,由于經濟延續疲弱態勢,6月經濟增速可能再度放緩,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持續。雖然銀行間利率將繼續低位波動,以維持流動性充裕環境,但通過向金融市場投放流動性實施寬松貨幣政策的可能性有限。未來,央行將更多地采用PSL、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擴容、企業債發行量增加等方式,引導金融市場過剩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推動社會融資總量的擴張,有效緩解實體經濟融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