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7月2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會議上稱,要不斷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從嚴從實推動金融改革創新,進一步激發金融活力,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
當日,央行進行7天期35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5%。此前的6月30日,央行進行了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5%。該操作交易量較6月25日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多了150億元,而中標利率則下降了30BP。而更早之前的逆回購操作發生在4月16日,當期中標利率為3.35%。市場人士稱,央行引導資金利率運行中樞下行的意圖明顯,逆回購短期內將常態化。
在重新逆回購操作并降低中標利率的同時,央行還從6月28日起進行了對稱降息和定向降準。央行及時的政策組合拳被市場頻頻點贊。多名市場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央行逆回購說明央行維持資金面充裕的決心很大,且與“雙降”形成了一套組合拳政策,意在引導利率下行,提振市場信心。
“央行此舉意在保持流動性相對合理,讓市場感受到,保持一個良性的預期,有利于穩增長、調結構、控風險。”針對央行的逆回購操作,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央行主要是針對我國經濟金融狀況和變動,針對市場的狀況來調整政策,雖然央行前期降息和定向降準可以釋放流動性,但是市場還有臨時性的流動性需求,而通過逆回購向市場釋放出相應的流動性,就釋放出一個信號:央行希望保持流動性相對合理。
在釋放流動性的同時,逆回購中標利率下行亦非常重要。平安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執行總經理石磊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重啟回逆回購,顯示央行維持資金面充裕的決心很大,“不斷調低利率水平,穩定市場預期,這個利率非常提振市場”。
連續的逆回購操作亦體現了央行呵護經濟、提振市場的用心。“目前財政政策積極,但出口、房地產開工以及與之相關的產業鏈收縮壓力不減,經濟難言企穩,加上股市去杠桿,此舉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組負責人李奇霖向本報記者表示。
近期以來,央行呵護經濟、呵護金融市場的態度十分明確,行動也非常給力。尤其是自6月28日起,央行改變了以往交替運用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的操作方式,數量型工具與價格型工具同步運用:對部分金融機構實行定向降準,同時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向市場注入了更多流動性。
兩項重磅政策同時釋放實屬罕見,被業內稱為“雙降”。至此,2014年以來,央行先后三次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四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四次降息后,金融機構存款基準利率下調100BP,貸款基準利率下調140BP。
對銀行業而言,降準將使銀行繳納存款準備金減少,降低負債成本,增加銀行流動性。多名市場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次“雙降”有助于穩定預期,呵護經濟和金融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息的同時并沒有打開存款利率上限。對此,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稱,這說明央行有意壓低存款利率,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從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稱,央行通過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在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方面效果顯著,但并未有效傳導到貸款利率,今年央行首次采取“定向降準+降息”,鼓勵投資和消費,穩增長意圖明顯。同時,繼續定向降準,引導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定向降準和降息的主要功能仍然是通過增加金融體系流動性、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以實現經濟穩定運行。”針對本次“雙降”,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表示,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但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考慮到通貨膨脹率持續下行因素,仍然有必要實施利率下調。定向實施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為社會金融資源更多更好地進入“三農”和小微企業提供了正向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