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京津兩地官方媒體先后報道稱,地方領導班子召開專門會議,傳達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這意味著綱要正式發布之日就在眼前了。多名分析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預測,綱要將于半月內公布于眾。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綱要從中長期、短期等多方面對京津冀三地的協同發展做出安排。總體來看,頂層設計仍是重點,預計很快將有多個地方和部門的文件和政策出臺“補位”,并迅速進入落實期。
一名高層智囊向本報記者透露,中央正牽頭打破壁壘,優化重組,加強京津冀一體化這一國家戰略的統籌協調。
值得注意的是,多名受訪人士預計,綱要將對京津冀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手術改造。未來,從行政到經濟,該區域都將發生較大變動,從根本上改變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動力和模式。
如何實現1+1+1>3
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已提出多年,然而多年來難以推進的重點在于多方利益的博弈。
上述高層智囊認為,“協同發展”的概念比“一體化”更為準確和全面,協同是一個共贏的概念,也解決了京津之間存在的“發展拔河”等難題。不過目前來看,如何打破各方面的壁壘成為重新規劃的關鍵。“顯然中央已經在出面牽頭做這件事了。”他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
去年8月份,有媒體報道稱,國務院已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擔任組長。同年12月26日,中國政府網披露,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議在北京召開,張高麗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討論綱要,安排部署了有關重點工作。
國家層面領導小組的成立意味著,中央正試圖加強京津冀一體化這一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
“從協同發展這個角度來看,當前京津冀地區的發展不如珠三江和長三角地區具有潛力。”上述高層智囊表示,這些年來,北京如同黑洞一般吸引著周邊的優勢資源,地區間形成巨大反差,北京本身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城市病”,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這一區域的轉型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協同最終的目的是共贏,實現‘1+1+1>3’,而不是犧牲誰、成全誰。”他向本報記者表示。
京津冀將修復地區病
地區發展差距持續加大,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明顯,產業結構活力較低……近年來,北京累積的“大城市”病和周邊地區發展“塌陷”等一系列問題和隱患引發各方的持續關注。
京津冀地處我國華北,當前無論從地區發展平衡還是國家戰略角度考慮,打造一個“強勢”的北方發展極顯得尤為迫切。
上述高層智囊告訴記者,可持續、具有活力將是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與過去重點關注經濟發展不同,京津冀區域布局更關注包括軟實力在內的多方面布局。
例如,北京市發改委近日發布公告,從下月起將針對北京“十三五”規劃活動召開五場公眾建言會。主題分別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文化中心建設與提升城市魅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與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加強城市治理與建設和諧宜居之都”。
此前,京津冀三地都明確提出要將“十三五”規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相結合,上述主題也正體現了協同發展的思路。
在協同發展的工作重點中,包括改善空氣質量在內的環保成為布局的重中之重。根據環保部數據,2014年空氣質量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8席。今年一季度,津冀地區城市重度污染天數比例為6.9%,嚴重污染天數比例為1.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高于74個城市5.8個百分點。這均顯示,京津冀地區環境治理迫在眉睫。
“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是居住環境的改善,更是對產業布局和能源結構的重塑。”上述高層智囊對記者表示。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