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亞歐非大陸的“一帶一路”戰略啟動,未來數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貿易投資的增長潛力,對于諸多中國企業和銀行可謂機不可失。一家主要做國際工程承包的上市央企高層的直觀感受是,從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海外項目信息越來越多,國內投資熱情高漲,好多項目之前由于資金問題暫停,現在又重提。
資金來源方面,財新記者了解到,目前幾家大行及股份制銀行都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機構、儲備項目,但政策性金融機構將發揮重要的杠桿作用。從4月21日中國和巴基斯坦達成的總值460億美元的能源、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看,絲路基金、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以多種方式提供融資。
然而,由于沿線65個國家政治環境復雜、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法律環境不穩定、文化宗教傳統多元,海外投融資的風險不容忽視,尤其要重視演變成海外“4萬億”的道德風險。
不過,中資企業和銀行海外業務拓展,也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更多想象空間。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戰略是正反饋關系,前者為后者鋪平道路,后者為前者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加速布局
對于“一帶一路”所需的總投資規模,多家機構有口徑不一的測算,從1萬億美元到數萬億美元不等。僅憑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和1000億美元的亞投行,顯然不能滿足,需要撬動更多銀行和社會資金參與。
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在海外基建投資方面經驗頗豐,且即將獲得外匯儲備注資,將在“一帶一路”投資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商業銀行也在積極參與。
工行參與了五個中巴合作項目的融資,并在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爾設立分行。截至2015年3月,工行已形成與“一帶一路”戰略所涉國家和區域高度重合的境內外網絡布局,在沿線18個國家有120家分支機構。
工行專項融資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工行在“一帶一路”建設相關領域提前儲備了130多個商業前景較好的重大項目,總投資額預計1588億美元,涉及電力、交通、油氣、礦產、電信、機械、園區建設、農業等行業。對于具體融資方式,他認為跟“走出去”大趨勢有關,以前是以工程承包為主,傳統出口信貸比較多,將來以投資為主,預計并購、投資類會多一些。
中行的目標是2015年“一路一帶”授信200億美元,未來三年不低于1000億美元。建行也加速海外網絡布局,今年擬增設8家海外分支機構。
股份制銀行也在捕捉機會。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項目上游的商業性業務是關注重點。從過往經驗看,海外項目投資回收期較長,由于各種條件制約,商業銀行直接為海外基建、礦山項目提供信貸的風險較大。而為項目公司提供設備、服務的上游行業投資回收快,且項目公司在國開行的支持下,支付貨款的風險較小。
對于基建、礦山項目,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可考慮從供應鏈金融角度出發,提供保函、信用證等短期融資工具,獲得跨境結算等中間業務收入。
多家企業稱,信貸額度和出口信用保險額度明顯增加,是很多項目能夠啟動的關鍵。上述做國際工程承包的上市央企高層說,今年以來國開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下稱中信保)的信貸、保險額度大幅增加,為企業海外項目大開綠燈,直接點燃了企業海外投資的熱情。
“有了出口信用保險,銀行才愿意跟進貸款。之前每年的貸款額度、出口信用保險額度是小幅增長態勢;‘一帶一路’規劃推出后,這些額度都大幅調高。”上述央企高層說。
此前,中信保董事長王毅介紹,已經梳理了“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項目清單,建立項目儲備庫,目前跟蹤的項目有180多個。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