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張新勝將成第一位中國籍“殼牌中國集團”主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6
      核心提示:殼牌中國集團國際業務拓展副總裁張新勝,將從今年7月起擔任殼牌中國集團主席。這是第一位中國籍人士出任這一職位。而在荷蘭人海


          殼牌中國集團國際業務拓展副總裁張新勝,將從今年7月起擔任殼牌中國集團主席。這是第一位中國籍人士出任這一職位。而在荷蘭人海博(Huibert Vigeveno)之前,擔任殼牌中國區主席的王郁章和林浩光都是馬來西亞華人。

        海博于2013年出任殼牌中國集團主席,本來還有兩三年的任期。但他于6月3日在上海宣布繼任者為張新勝,而其本人已經接到倫敦總部的調令,前往領導殼牌和英國天然氣集團(BG)的合并工作。殼牌在4月9日宣布,以700億美元收購BG,兩家公司合并后將成為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氣(LNG)供應商。

        海博表示,無論我們在哪個國家,都需要充分信任本土人士。這也是殼牌“扎根中國、服務中國(in China for China)”戰略最好的體現。

        張新勝出生于中國,擁有工程學碩士和化學博士學位。他于2011年加入殼牌,擔任殼牌下游業務航空油品副總裁。在加入殼牌前,他曾擔任卡博特(Cabot)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集團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和全球工程負責人。

        海博近日上海之行的目的,是主持殼牌上海商務中心正式啟用儀式,殼牌中國集團大部分下游業務將遷至該中心,包括潤滑油業務、集團采購業務、航運產品、瀝青、硫磺以及化工產品的銷售。殼牌第一個針對中國經銷商的培訓中心——殼牌上海大學也位于該中心。

        殼牌中國集團總部繼續留在北京,總部將有100多人遷到上海。海博說,對殼牌中國集團來說,當121年前殼牌進入中國的時候,辦公室就在外灘一號,將上海作為重要的商務和運營中心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步。

        目前,中國是殼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潤滑油市場,每年還向中國企業采購數十億美元的設備和服務。海博表示,不斷增加的對華采購是殼牌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即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中國企業一起以伙伴關系發展國際業務。

        海博在中國集團主席的任上僅僅兩年半時間,期間他大力倡導利用中國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減少煤炭消耗量,認為天然氣能幫助中國構建一個更加清潔、更可持續的能源體系。同時他還積極推進在中國開發包括致密氣和頁巖氣在內的非常規天然氣。但在其任期內,殼牌中國的頁巖氣鉆井并未獲得預期內的商業進展。

        殼牌是在中國境內上游勘探開發區塊最為活躍的外國石油公司,包括與中石油合作的四川盆地的富順-永川頁巖氣項目、鄂爾多斯盆地的長北致密氣項目、四川盆地的金秋-梓潼致密氣合作區、與中海油合作的鶯歌海區塊。截至2014年,殼牌在中國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領域的投資約為每年10億美元,但除了長北致密氣項目在2005年進入商業化開發之外,另外兩個非常規上游項目還在等待進一步的進展。

        與常規天然氣項目相比,頁巖氣的勘探開發風險較大、成本更高,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故四川盆地的富順-永川頁巖氣項目最受關注。中石油與殼牌公司自2009年對富順-永川區塊開展聯合研究,后于2012年簽訂了產品開發合同(殼牌占49%)。

        殼牌方面人士此前曾向財新記者表示,其在中國的非常規天然氣勘探工作還將持續,四川項目的大部分鉆探作業已經完成,新增的評價井鉆探工作將持續進行到2015年,未來還需要有較長時期的生產測試和評估。“四川的地質情況富有挑戰,我們正以適當的進度應對這些挑戰。”

        據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人士透露,按照2014年制定的計劃,殼牌與中石油在2015年要提交富順-永川項目的商業開發方案,該區塊2015年的產量計劃為1億立方米。而金秋-梓潼的致密氣項目,因為勘探前期評價不甚理想,目前梓潼區塊的開發已經陷入停滯。

        海博說,殼牌將繼續在中國進行可觀的投資,發展上下游業務,與中國領先的能源企業合作,在中國開發更清潔的天然氣,提供高質量的油品,同時也將和中國伙伴一起開展國際業務,開發更清潔的能源并帶回中國。

        去年殼牌成立了殼牌中國能源公司,是第一個參與中國碳交易的國際能源公司。對于遲遲沒有落地的臺州煉油項目,海博透露,這一項目正在進行第二次可行性研究,因為項目重大,要與各方合作伙伴審慎研究。

        海博的下一個挑戰是領導殼牌和BG的合并工作。目前這筆10多年來能源行業規模最大的交易,還需等待各國監管機構的審查。據英國《金融時報》分析,預計澳大利亞、巴西、中國和歐盟等地的競爭監管當局都將審查合并后公司的規模和影響,其中最大障礙或許來自中國商務部。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