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行業相關 » 正文

      7個月內三度降息 央行稱不是中國版QE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6
      核心提示:5月10日,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幅度為0.25個百分點,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3


          5月10日,央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幅度為0.25個百分點,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

          央行權威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此次貨幣政策調整有助于穩增長,惠及實體經濟,不應該理解為中國版的量化寬松(QE)。

          不少經濟學家對本報記者表示,二季度經濟企穩壓力仍然很大,從目前的宏觀經濟走勢來看,及時降息符合市場預期。市場普遍認為,在穩增長的政策組合拳中,降息能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能起到促進投資、擴大消費的效果。發改委和地方近期消息顯示將推出新一批重大工程包,降息將有利于項目盡快落地。


          7個月內為何第三次降息

          這是7個月內以來,央行第三次降息,前兩次降息分別為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本輪降息自5月11日起,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1%;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25%。

          在金融市場圈里,央行被金融機構稱為“央媽”。由于本次政策宣布正處母親節,有市場人士向本報記者戲稱,“從傳言到準時降息來看,再次印證了,央媽是親媽。”

          當然,是否降息與母親節沒有任何關系。

          對于此次降息的原因和力度,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15年一季度以來經濟運行所面臨的下行壓力、物價總水平保持低位,都決定了通過名義利率適度下調以實現實體經濟部門的實際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客觀需要,以此穩定實體經濟運行預期。”

          “從宏觀層面上看,其主要動因是,由于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有必要通過降低名義利率來達到降低實際利率、穩定投資增長的目的。如果名義利率不降,在通脹率明顯下行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由于實際利率上升而導致貨幣條件被動緊縮的局面。”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向本報記者解讀此次降息時稱。

          5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4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生產價格指數)數據顯示,4月CPI同比增長1.5%,環比降低0.2%;PPI同比下降4.6%,環比降低0.3%。PPI維持低位說明工業通縮形勢嚴峻。

          “當前,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外部需求波動較大,我國經濟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同時,國內物價水平總體處于低位,實際利率仍高于歷史平均水平。”針對本次降息,央行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此次進一步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重點就是要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就最近形勢來看,首先是政治局會議確認了‘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其次是上周發布的進出口數據低迷(4月份進出口同比下降10.9%,其中出口下降6.2%,進口下降16.1%),以及低于預期的PPI也證實了目前經濟形勢的確不樂觀,而央行貨幣政策報告中統計的金融機構平均利率也沒明顯下降,因此央行在此時降息是必要的。”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研究部宏觀經濟研究主管章俊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就貨幣政策本身而言,在本次政治局會議上再提“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也強調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章俊表示,這透露出央行在繼續降準降息的基礎上,會加大定向調控的力度。


          與QE有本質區別

          馬駿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不應該將這次利率下調解讀為中國版的量化寬松(QE)。一些發達國家的量化寬松是在政策利率接近于零,而實體經濟又面臨衰退的背景下采用的非常規政策手段。

          他認為,在中國不存在零利率對貨幣政策的約束問題。從流動性創造機制來看,中國也有使用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和其他常規政策工具的空間。這些工具足以有效地調節流動性供給,保持貨幣與信貸的平穩增長。這些政策工具在中國的使用仍屬于常規性貨幣政策操作,與發達國家的QE有本質的區別。

          近日來,關于地方政府債置換的種種猜測在市場內流傳,央行此前也明確表態:“沒必要直接購買新發地方債實施QE。”市場紛紛猜測央行或將通過定向降準向銀行發流動性,然后用于購買地方債。

          陸磊向記者表示,利率政策僅僅是宏觀調控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工具,對預期的引導還需要財稅、產業、區域政策對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進行引導,僅有融資成本降低是不夠的,還需要形成融資的有效需求,以實現金融資源存量和增量的優化配置。

          他同時表示,利率政策引導社會融資成本降低還需要有效的金融監管政策和激勵金融創新的法律發揮加以配合,如擴大直接融資占比,發揮金融創新在企業和技術創新中的作用,降低經濟部門對短期宏觀調控政策的過度依賴,在穩增長的基礎上,實現中長期的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向本報記者表示,由于目前企業融資成本還相對較高,降息有助于緩解企業融資難。他預測,在本次降息之后,央行還將配合進行降準。

          今年2月以來,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頻率對利率或存款準備金率進行著預調微調。章俊認為在三季度末之前,央行還將保持目前每月降息或降準一次的頻度。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條件已成熟

          央行在降息的同時,還將本次存款利率上限直接從基準利率的1.3倍擴大到1.5倍。

          馬駿對此表示,其主要考量是防止“誘導性上浮”。如果僅僅將上限擴大到1.4倍,一些自主定價能力有限的銀行就可能被“誘導”到這個上限,對本來已形成融資成本下行的趨勢產生不利影響。

          在他看來,將上限直接調到1.5倍,拉開上限與市場均衡利率水平的距離,更有可能降低一些金融機構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的沖動。

          “我估計,由于當前流動性充裕,通脹率和市場利率都趨于下行,大部分金融機構不會用足這個1.5倍的上限。”馬駿說道。

          存款利率上限擴大,是否對銀行利差有所影響?

          “對銀行而言,首先這次是對稱降息,客觀上對銀行利差沒有明顯影響,但同時由于擴大了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在目前利率市場化加速的背景下,這就對銀行造成一定沖擊。”章俊向本報記者稱,目前看來影響程度相對有限,因為考慮到資產端的收益能力,不會都“一浮到頂”。

          章俊向記者透露,最近銀監會也考慮在弱化“存貸比”等監管指標的考核,因此銀行高息攬儲的動機也會有所下降。

          央行將利率浮動區間擴大至1.5倍,按1年期定存,如果上浮到頂,定期存款利率為3.375%,高于前次降息上浮到頂后的3.25%。

          基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需要,債券和同業拆借市場非常接近完全的市場化定價,人民幣貸款利率也已于2013年7月放開,銀行資產端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任務基本已經完成,存款利率被管制是利率市場最后一環。

          業內普遍預計未來實現利率市場化的順序為:存款浮動區間擴大、有序放開面向個人的可轉讓存單、放松長期定存利率上限、放松短期限定存利率上限。

          總體來看,本次存款利率上限擴大加快了利率市場化進程。

          “可以說,從存貸款市場情況看,完全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時機、條件已經成熟。”陸磊向本報記者證實了市場的猜測,他表示,5月1日存款保險條例的正式公布為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進一步擴大,甚至全面取消浮動區間塑造了微觀體制機制保障:一方面,在確保存款人存款安全的前提下,金融機構可以擁有更為廣闊的自主定價空間,使市場供求在金融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