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城市被垃圾包圍了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的《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狀況評估報告》(下稱《報告》)指出,“垃圾圍城”已成為中國各大城市迫在眉睫的問題。許多城市面臨巨大的垃圾處置壓力,垃圾減量化勢在必行。
該《報告》利用2006年至2012年的公開統計數據,并結合案例調查,從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前提下的低成本化四個方面評估了中國28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情況。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大而增長的速度快,從1979年的2508萬噸增長至2012年的17081萬噸,增加了5.8倍,成為可持續發展障礙之一。
而且,目前,垃圾不僅“包圍”了城市,也逐漸“包圍”了農村。據中國網的報道,前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曾經就環保問題作報告時指出,全國4萬個鄉鎮、近60萬個行政村大部分沒有環保基礎設施,每年產生生活垃圾2.8億噸,不少地方還處于“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狀態。
“四化”狀況堪憂
總體看來,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四化”的處置并不是很理想。據《報告》,2006年至2012年,市轄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呈上升趨勢,但仍然比較低。2006年均值為52.39%,2012年均值為62.02%。可以說其余接近40%的垃圾(主要是指農村的垃圾)沒有收集或者收集了只是簡單存放,尚未進行無害化處理。
《報告》稱,實際上,很多城市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焚燒廠并沒有實現廢水、廢氣連續達標排放,沒有嚴格執行排放標準。
另外,大陸地區2012年人均生活垃圾日清運量平均為1.12千克,而臺灣地區臺北市2012年的人均生活垃圾日清運量已減少到0.37千克。
《報告》預測,中國人均垃圾日清運量將呈平穩的下降趨勢。換句話說,如果不改變當前的政策,生活垃圾減量化的速度將是非常緩慢的。
《報告》對全國和典型城市廢紙和廢塑料資源回收率估算結果顯示,回收率并不理想。2013年,廢紙綜合利用率約為44.7%,廢塑料回收率為23.2%。
此外,近年來環衛設備投入增長迅速,但人均垃圾日清運量幾乎沒變化,存在設備閑置問題。
成本賬如何?
《報告》將生活垃圾處理的社會成本劃分為收集成本、轉運成本和衛生填埋成本。以北京為例,2012年,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末端為填埋處置)的社會成本為1530.7元/噸,垃圾收集成本、轉運站成本、運輸成本、衛生填埋成本所占比重分別為59.1%、3.5%、9.8%、27.6%。
2012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清運量648.31萬噸,按照1530.7元/噸的全社會成本來算,垃圾管理的社會成本總額達99.23億元,占北京市當年財政支出的2.1%,人均垃圾處置支出高達480.5元/年。
《報告》建議,在國家層面需明確規定“十三五”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目標,并每年公布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績效評估報告。修訂《固定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將垃圾源頭強制分類納入法律。明確信息公開內容,完善生活垃圾管理的信息統計體系,細化統計指標。盡快對生活垃圾填埋場、焚燒廠實施空氣排污許可證制度和水排污許可證制度,以排污許可證制度促進末端處置無害化,促進其連續達標排放。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