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價還在持續,但中國進口原油的增速已經放緩。業內傳來的消息稱,主要原因是國內庫存已經接近用盡,沒有更多庫存用來裝油。
根據國家統計局3月底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前兩月中國進口原油5353萬噸,同比增長4.5%,顯著低于2014年全年9.45%的增速。不過同期因為油價下跌,前2月進口原油金額同比大幅減少43.8%。
能源咨詢公司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總監李莉分析稱,中國石油安全模式的思路正在變化,由“戰儲基地”思維轉向大國關系思維。此前執行的原油戰儲規劃可能逐漸淡出,以商業儲備基地為主流的投資也將更趨市場化和審慎。
低價油往哪裝
去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下跌起,中國進口原油就持續維持高位。海關數據和到中國的油輪數都顯示,中國正在加大原油采購力度。
不過隨著低油價持續,進口原油增速開始下滑。有從事原油貿易的公司人士對記者稱,今年以來很多公司在國內尋找庫存,尋找煉廠加工原油,但空置的庫存已經不容易找了。
國家統計局去年首次公布國家石油儲備信息,顯示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鎮海、大連和黃島等4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總儲備庫容為1640萬立方米,儲備原油1243萬噸。
中國從2003年起,開始籌建石油儲備基地,規劃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油庫等硬件設施建設。儲量計劃初步是第一期1000萬噸~1200萬噸,約等于中國30天的凈石油進口量,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別為2800萬噸。
普遍的觀點認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一期儲備工程2009年即已完成。第二階段儲備建設進展外界所知不多,一般認為并沒有全部完成。戰略石油儲備第三階段仍然在規劃當中,計劃將在2020前完成。
國務院發布的《能源戰略行動計劃》也提出,要加快石油儲備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加強原油加工企業商業原油庫存運行管理,對原油加工企業的商業儲備提出要求。
近期,萬向集團宣布其儲運二期原油儲罐項目擬建設規模為110萬立方米原油儲罐及1座25萬噸級的油品碼頭,預計2017年投運。此前獲得原油倉儲資質的地方央企或民營的原油倉儲企業如蓬萊安邦、萊州東方、浙江天祿、舟山中際以及龍口濱港等近期也受到市場再度關注。成品油相關的恒基達鑫也公開表示有向原油倉儲領域發展的想法。
李莉分析說,儲備設施建設需要一定周期,市場形勢會變化,但反映出石油安全和儲備的思想在悄悄變化。
石油安全新思維
石油儲備是為了應對石油需求、價格波動的制度。一般分為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和商業儲備,上述三期工程是國家規劃的戰略石油儲備。
更重要的是,在國家原油戰略儲備二期規劃和建設的五年中,中央和地方對原油戰略儲備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
戰略石油儲備主要由國家撥款,央企負責建設。地方政府逐漸意識到,原油戰略儲備項目對地區經濟的帶動效應有限,國家戰略和地方利益中缺乏很好的契合點。
國家層面可能只提供一定比例的儲運補貼,央企承擔的社會責任大于商業利益,也缺乏完善的資金運作體系。
“相比當年地方政府大力爭搶戰儲項目選址,現在地方政府和央企對原油戰略儲備項目的積極性明顯下降,所以二期規劃的2680萬立方戰儲項目進展也較為緩慢。當年規劃“十三五”推進的三期同等規模的戰儲基地項目幾乎乏人問津,更多的可能會考慮作為商業儲備項目。”參與國家原油戰略儲備規劃項目的發改委某研究所負責人表示。
倉儲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無論是央企還是民企,大家更樂于操作靈活的流通倉儲或無風險套利。
李莉分析說,低油價下原油進口增加,也有商業操作的空間,不是完全的戰略儲備。
截至目前,中國已形成中俄、中哈、中緬以及海上的四大原油運輸通道,未來“一帶一路”的國際能源合作戰略也將為石油安全提供保障。
未來石油安全體系也著眼于配套市場化的商業儲備概念,吸引企業參與。安迅思判斷,除對煉油企業設立一定的指導性運行儲備要求外,在第三方倉儲的市場化方面,將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倉儲以及未來的貿易開放機會。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