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8uuuk"><sup id="8uuuk"></sup></ul>
    • <ul id="8uuuk"></ul>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看點 » 水泥設備 » 正文

      違反清算規定 易寶支付合計被罰沒5295萬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3-17  瀏覽次數:12
      核心提示:  新京報記者昨日了解到,第三方支付機構易寶支付由于違反相關清算管理規定,被央行警告并沒收違法所得約1059萬元,并處以違法

       
        新京報記者昨日了解到,第三方支付機構易寶支付由于違反相關清算管理規定,被央行警告并沒收違法所得約1059萬元,并處以違法所得4倍罰款計4236萬元,這是網絡支付實名制以來央行對第三方機構開出的最大罰單。

        7省市收單業務被取消

        8月16日,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發布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銀管罰(2016)8號》,就人行檢查組對易寶支付開展的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處罰進行了公布。易寶支付被合計罰沒5295萬元。

        7月,因存在未落實商戶實名制、變造銀行卡交易信息等嚴重違規現象,央行曾宣布對通聯商務和銀聯商務兩家支付公司分別處以1110.1萬元和2653.7萬元的罰款,但央行對易寶支付的罰單超過上述兩家罰單之和。

        針對此次處罰,易寶支付在官網稱,對人民銀行進場檢查,公司成立專項整改小組,逐條整改并層層追責。目前,絕大部分問題已經得到整改落實。

        有媒體報道稱,易寶支付被央行處罰的原因是涉及“二清”機構套現跑路事件。對此,新京報記者向易寶支付進行求證,截至記者發稿尚未得到有關回復。

        二清機構是指未獲得央行支付牌照,卻在持牌收單機構的支持下實際從事支付業務的機構。

        此前,易寶支付曾由于與其外包服務公司匯中支付的糾紛引發媒體關注。易寶支付起訴匯中公司的聲明中表示,匯中支付存在違規發展二級代理,通過網絡銷售POS機造成移機問題嚴重,導致商戶和虛假交易出現并產生欺詐交易。匯中支付則對易寶支付的聲明表示否認,并表示匯中拓展的商戶無一起虛假交易。

        易寶并非首次上“黑榜”

        央行營業管理部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這個決定是今年8月5日作出的。8月12日,央行對包括易寶支付在內的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續展,不過易寶支付被縮減了業務范圍。

        續牌公告中央行表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2014年銀行卡收單業務專項檢查情況的通報》,易寶支付被停止在河南省、江西省、吉林省、上海市、深圳市、湖南省、浙江省7個省市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

        在此之前的2014年3月,央行曾“點名”包括易寶支付在內的8家單位,由于涉及此前兩月全國發生的多起不法分子利用預授權交易進行套現的風險事件,且經核實,存在未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交易監測不到位、風險事件處置不力等問題,被宣布全國范圍內停止接入新商戶,在驗收合格后,才能開展新增商戶拓展。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1年央行頒發首張《支付業務許可證》以來,至少有27家機構因為違反相關規定遭到央行處罰。

      現象

        二清機構市場亂象多

        何為二清機構?支付百科創始人劉科對新京報記者介紹,所謂二清機構是指沒有獲得央行支付牌照所開展經營支付業務的公司、組織和個人,與一清(持牌支付機構)的區別在于二清自主清算,在整個POS收單環節中多一道轉接。

        二清機構一般會以收單機構(第三方持牌的收單支付公司)的代理商、大商戶等模式進行合作,并在下游簽約招二級、三級等多級代理;而在支付交易中,將交易送給上游收單機構。

        據媒體統計,由于沒有商戶準入門檻等限制,二清機構前幾年在商戶數量與交易規模方面取得了大幅增長,年交易量規模高達上萬億元,這給第三方支付企業帶來巨大的交易流量。

        不過,劉科認為,正是由于二清機構多次清算的特性,會產生較大的交易風險和商戶的結算款風險。“比如很多餐飲商戶的刷卡小票跑出來卻是某超市的,或者是別的省市的,另外還有二清公司延遲不給商戶結算賬款,或者挪做他用,攜款跑路常有發生。商戶資金難以保證。”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也解釋了“二清機構”套現現象:“持卡人拿著信用卡到商戶刷卡,商戶沒有出售真實產品,就把現金又還給刷卡人,并從中賺取手續費。”

        黃震表示,由于很多二清機構沒有得到央行的業務許可,資質條件不夠,管理也不夠規范,此前也有從事信用卡套現、并用套現資金從事民間借貸的事件曝出。(宓迪)

      政策

        套碼等行為面臨監管

        近年來,央行和銀聯紛紛加強了對違規二清機構的清理力度。今年3月18日,央行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用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新規實施日期被定在了今年的9月6日。

        支付百科創始人劉科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新規實施后,收單領域將基本告別二清機構套碼等違規行為,套現的成本將會提高,其次費改之后,行業的費率會因為市場化而進一步降低,未來收單也好、代理也好利潤會進一步降低。”

        今年4月,央行下發了《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下稱《方案》),二清機構違規業務是重點之一。央行在《方案》中稱,將開展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對業務規模較大、存在資金風險隱患、不配合監管部門行動的無證機構,依法取締。

        此前,銀聯也曾下發《銀聯卡受理市場違規約束實施細則》整治“二清機構”。報道稱,對嚴重違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將可能會被銀聯取消銀聯成員機構的身份。

        據報道,去年二季度,觸發中國銀聯風險系統移機規則案例并經調查確認欺詐的商戶數達到了353家,同比上升31.72%。

        “隨著監管的不斷趨嚴,二清機構正在紛紛開始謀求轉型。”劉科對新京報記者說。(宓迪)

      專家

        “第三方支付被幾家巨頭瓜分”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宏民表示,目前市場上有200多家支付企業。“雖然只有20多家企業拿到了支付牌照,但是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幾家大型支付企業中。”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表示,200多家支付企業的市場份額中,支付寶和財付通占據其中70%左右,其余十家支付企業占據20%左右,其他的支付企業占據10%多一些。“目前支付行業呈現出強者愈強的趨勢,”黃震說。

        支付企業是怎樣的盈利模式?陳宏民介紹,支付寶、微信支付、財付通等大型支付機構與銀行相連,和傳統線下支付一樣收取手續費。電子支付手續費通常由發卡行、收單機構和轉接清算機構三家來分成。“但現在很多第三方支付機構跳過銀聯,直接與發卡行連接,因此與發卡行談費率。”

        而在陳宏民看來,小型支付機構目前處于不盈利、甚至虧損的狀態,但其仍利用“牌照”優勢獲利。

        “支付作為一個入口,可以為用戶提供其他的服務業務,比如理財、保險等,”陳宏民認為,支付機構本身不一定賺錢,收取的費用不足以覆蓋其成本,但是其帶來了業務流量,從而通過其他渠道賺錢。

        陳宏民表示,近年支付牌照被大型企業集團收購,將支付業務作為其中間業務,可以與其他業務帶來協同效應。“有了支付牌照,可以向其他金融業務領域拓展,如果未來政策寬松,可以利用支付牌照做其他業務,”陳宏民說,雖然一些小型支付機構不盈利,但支付牌照本身很值錢。


      新華網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
       
       
      [ 行業看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看點
      點擊排行
      ?
      新手指南
      采購商服務
      供應商服務
      交易安全
      關注我們
      售前郵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郵箱: 364905246@QQ.com
      中國水泥商城

      24小時在線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時間聯系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