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日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空中巴士”——巴鐵首次上路試驗以來,關于巴鐵自身的技術和實用性的質疑,以及巴鐵背后的線下理財公司華贏凱來涉嫌自融自擔、非法集資的輿論風波至今仍未平息。引起多方質疑的除了巴鐵項目本身的可行性外,還有華贏凱來為投資巴鐵項目發行的一款“巴鐵基金”。這款基金被指涉嫌自融自保、私募變相轉公募、非法集資等多個問題。
8月15日,界面新聞記者來到華贏凱來總部,位于北京朝陽門的銀河SOHO樓下不久,便遇到兩位剛剛辦理完贖回手續的投資者。其中一位投資者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自己是到華贏凱來(全稱“北京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辦理贖回的,“看到今天來的人真多”。
界面新聞記者看到,華贏凱來總部辦公區的接待室內仍有多名投資者,但當界面新聞記者準備進一步了解情況時,被一位工作人員攔出門外。
巴鐵基金早在今年春節后已處于在售狀態,100萬起投,年化收益可達12%或更高。此前披露的借款協議顯示,服務方華贏凱來,借款方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巴鐵公司),基金管理人北京天爾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下稱天爾投資),擔保方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下稱中建聯)。
從工商信息來看,幾家公司均與自然人白丹青關系密切。白丹青是以華贏集團為核心的“華贏系”多家公司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在巴鐵基金相關的幾家公司中,白丹青為借款方巴鐵公司的控股股東和監事,同時為服務方華贏凱來的大股東和董事長、擔保方中建聯的創始人和董事長,基金管理人天爾投資的獨資股東和法定代表人李喜軍,與白丹青交織出現在彼此所投的多家公司股東和高管名單中,擔任天爾投資監事一職的白志剛,與白丹青為兄弟關系。由此,巴鐵基金被指涉嫌自融自保。
不過,白丹青本人對此予以否認,稱華贏集團與巴鐵公司為兩家具有獨立法人主體資格的有限公司,華贏集團是以獨立投資人身份投資該項目。
按白丹青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的說法,巴鐵項目共募集資金1.047億元。其中其本人作為股東用自有資金出資4000萬,委托北京天爾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發行了兩期私募基金,針對有投資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人群發售,100萬起投,年化收益12%,兩期分別募集2280萬元和4190萬元。此前多家媒體援引內部員工或產品資料報道,巴鐵基金本質為私募基金,且已經成功發行兩期,第三期正在募集。
種種證據顯示,白丹青前后所言頗為矛盾,所謂私募基金正是巴鐵基金。而巴鐵基金實際發行方式為通過發行傳單和送小禮物的方式吸引中老年人投資。根據《基金法》和證監會出臺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監督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私募基金不得公開宣傳。并且《私募投資基金管理監督暫行辦法》規定,個人投資者投資私募基金首先要成為合格投資人,除了單只私募基金投資金額不得低于100萬元外,還要求“個人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元,或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這些中老年投資者是否符合私募基金“合格投資人”的要求有待證實。
各方質疑中,時間已過去兩周。在此期間,投資者對華贏凱來已不復往日信任。據華贏凱來一位高管透露,僅8月9日當天前來要求“退單”的投資者就達到200人。不過在董事長白丹青解釋安撫過后,當天大部分投資者并未辦理贖回。而隨著時間流逝,一些投資者還是改變了決定。
一位剛辦理完贖回手續的年長女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自己從2014年在華贏凱來投資以來,每月返利一直正常。但令她疑惑的是,兩年多時間里,華贏凱來給出的實體項目幾乎未有變動。“一直就是辛集、任丘那幾個項目,也沒有新項目?!?/P>
同時,綜合考慮項目集中在個別小城市、縣城,以及白丹青此前提到的動輒上億元的投資額度,這位阿姨對項目真實的工程量和投資額度也表示懷疑?!斑@些地方怎么會一直有這么高額投資的建設項目?”她表示,自己家就在白洋淀,離任丘不遠。在她印象里,任丘并不大,而任丘的房價大約3000元/平方米,與大城市更是相差甚遠?!澳阏f蓋樓,蓋完賣了,它能賺多少錢?”
另一方面,華贏凱來面臨著高額的經營成本。這位女士稱,自己最開始投資時,年化收益率高達15%,即便現在也有12%??紤]到眾多員工、各個實體門面不菲的租金,以及華贏凱來許與投資人的高回報,低盈利和高成本的組合讓這位女士心有不安。“它自己中間也要賺錢,錢從哪兒來?”
另有投資者向界面新聞記者反映,自己曾經問過華贏凱來的客戶經理,“白志明為什么還叫白丹青?”客戶經理的解釋是,白志明去香港注冊中建聯,到香港以后就不叫白志明了。這一點一直令他不解。
上述兩名投資者所投的均為華贏凱來旗下一款名為“月月贏”的理財產品。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華贏凱來推出的理財產品主要有三種,包括“巴鐵基金”、“月月贏”和“中農有機谷”。此外,該公司還曾在2015年推行過一段時間的“以房養老”產品。其中,“月月贏”推出時間最早,聚集投資者眾多。
從產品特征來看,《北京商報》早在2015年11月就曝光過“月月贏”涉嫌自融。根據報道,華贏凱來一位線下營業網點的工作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他們的產品,3萬元起投,投資期限從1個月、3個月、6個月到12個月不等,預期收益按期限長短從10%-13%不等,每月回收固定收益,出借期滿回收出借資金。工作人員稱公司的項目都是和政府合作的PPP模式,還向界面新聞記者展示了一本項目資料,這些項目顯示主要為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有限公司項目。與此同時,擔保公司也是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有限公司(中建聯),而華贏凱來與中建聯的董事長又是同一人。
界面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月月贏”產品合同顯示,“月月贏”的運作實際為一種專業放貸人模式的“債權轉讓”。這是線下理財公司慣用的一種做法,很多P2P網貸平臺也有涉及。通常的做法是,理財公司通過較高的利息將資金借給一些中小企業,然后以低于前者的約定利息,將所得債權拆分轉讓給投資者,并約定到期回購。但是,這一模式由于存在期限錯配、資金池、虛假債權、資金杠桿等一系列風險,一直備受爭議。今年4月,央行牽頭聯合多部委出臺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P2P網絡借貸平臺和股權眾籌平臺未經批準不得從事債權或股權轉讓。彼時,風險最大的“專業放貸人”模式被業內認為將成為打擊重點。
根據投資者與華贏凱來簽署的《出借咨詢與服務協議》,“月月贏”在上述模式的基礎上又有所變異。《協議》內容顯示,華贏凱來作為乙方,向甲方投資人推薦借款人,實際為投資人受讓華贏凱來董事長白丹青對某家公司的債權。資金由投資人直接打到白丹青的銀行賬戶。投資人的退出,則需要華贏凱來找到新的債權受讓人來受讓。如果到期后,華贏凱來未能找到新的受讓人,則由擔保方足額代償。(與“巴鐵基金”一樣,“月月贏”的擔保方也為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白丹青在香港設立的離岸公司。)債權受讓人的退出通過下一個債權受讓人的承接實現,而未體現債務人償債責任。這種債權體外流轉的模式在上海天銘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宋一欣律師看來,已有違法之嫌?!斑@是債權嗎?變性了?!?/P>
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當前整個“華贏系”在北京注冊的公司數量多達65家,其中大部分為投資管理公司,此外還涉及房地產經紀、農業以及技術研發等領域?!叭A贏凱來”是規模最大,分支最多的一個。僅華贏凱來在北京區域的分公司就多達32家,遍布北京西城、朝陽、海淀、豐臺、房山等12個區。這些分公司以中老年人為目標客戶群,通過許以高回報和“政府兜底”的增信宣傳為華贏凱來吸引了大批投資者。
另據搜狐財經早在今年4月的報道,華贏集團的盈利模式為:一頭通過華贏凱來吸取民間資金,加上自有資金,為與地方政府合作打下經濟基礎;另一頭通過中建聯從地方政府承接工程,再將工程轉包給會員單位,收取高額會員費和一定比例的工程管理費。而中建聯與各地政府簽署的項目建設協議書,則又被掛到華贏凱來總部墻上來吸引投資者。
2015年以來,國內非法集資案件激增。一行三會、兩高等14個部委于今年4月召開的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數量、涉案金額、參與集資人數同比分別上升71%、57%、120%,達歷年最高峰值;跨省、集資人數上千人、集資金額超億元案件同比分別增長73%、78%、44%。今年以來,又有鑫琦資產、中晉系、望洲財富等多家線下理財公司先后“爆雷”。
業內認為,這與線下理財公司的粗放式發展有著密切關系。很多線下理財公司通過發放傳單等手段銷售產品,本身就線下理財公司多涉及民間借貸業務,信息不透明,又缺乏有效監管,成為龐氏騙局和非法集資的重災區。
有意思的是,自“巴鐵基金”因涉嫌自融自保和私募變相轉公募而遭到外界廣泛質疑之后,華贏凱來一方面對外與巴鐵公司劃清了界限,閉口不談“巴鐵基金”,另一方面公司業務員卻還在向投資者宣傳巴鐵最新進展。而界面新聞記者核實發現,一位受到華贏凱來和巴鐵公司推崇、多次為巴鐵釋疑的專家,其真實身份與宣傳內容有所出入。
“巴鐵”的技術問題的含金量到底多高?
界面新聞記者撥打華贏凱來客服電話詢問能否投資巴鐵基金時,得到回應稱,華贏凱來與巴鐵公司是兩家獨立運營的公司,“我們這邊兒管不了巴鐵。”與此同時,一位投資者卻收到了華贏凱來某客戶經理發來的宣傳文章——《巴鐵將于9月底提前啟動樣車制造》,華贏凱來董事長白丹青名也利用其“巴鐵之父-白志明”的微博賬號對該篇文章進行了轉發。
“巴鐵之父-白志明”的微博。
這篇原發于巴鐵公司的微信公眾號“巴鐵科技”的文章,介紹了8月8日巴鐵項目組召開“巴鐵”第九次工作進度會議的內容。文中較大篇幅引述了一位“同濟大學知名學者、國家磁懸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車輛總體設計師何大海博士”的論述,包括“何大海博士強調,巴鐵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方案,它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符合國家的安全法規,能解決交通實際問題,是未來交通發展的一個方向。所以很多網友對巴鐵的很多質疑都是沒有任何參考依據的”。形似為巴鐵辯護。除了向投資者發送諸如此類的文章外,華贏凱來的業務員在與投資者交流中,也時常做出“巴鐵確實正在研發”的解釋。而在媒體諸多關于巴鐵質疑中,出面回答的往往是擔任巴鐵公司監事的白丹青,而不見董事長身影?!奥犉溲?,觀其行”,白丹青和華贏凱來想徹底撇清和巴鐵公司的關系,并不容易。
那么,屢屢站在技術角度為巴鐵站臺的“何大?!坝质钦l?在《科技日報》之前的報道中,何大海也曾站出來為巴鐵釋疑,當時列示的職稱包括“巴鐵工業設計委托方技術顧問、國家磁懸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車輛總體設計師、同濟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
不過界面新聞記者通過核實發現,何大海的真實身份與文中介紹有所出入。其并非國家磁懸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車輛總體設計師,現實中也沒有這個職稱。
國家磁懸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小鴻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何大海目前是同濟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的老師。他曾經在磁浮中心工作過,但只是車輛研究室的一個研究人員,對車輛的電纜、材料方面進行研究,并不是車輛總體設計師,也沒有這個頭銜。”
而關于“巴鐵”的技術問題與實用性,陳小鴻表示,有關交通載運工具,是有一系列技術標準的。技術不是開發者說行就行,要有驗證,要拿出數據證明,而這種驗證也不是一次、兩次就可以。比如一款新車在技術研發過程中,要求跑多少萬公里,持續多長時間,在什么樣的氣候環境調下做哪些測試,都有一系列嚴格的規定。此外,“要在路上跑,就不能對別的車輛造成任何危害,這個問題,巴鐵需要證明給大家看,而不是靠說出來的?!?/P>
巴鐵對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實際意義如何?陳小鴻認為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他表示:“判斷一件東西新還是不新,做出回應很簡單,以前沒有過就是新,但是沒有過就一定是好的嗎?那未見得。關于巴鐵,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即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用這樣一個系統,它是有價值、有效益的。至少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是講不出來的?!?/P>
界面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