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格力電器宣布收購新能源汽車企業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珠海銀隆”)后,輿論一度嘩然稱格力在進軍手機行業無果后又開始跨界造汽車了。8月23日,格力電器就該筆收購于珠海召開媒體見面會,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澄清道:“我們看中的是電池,我們不想造車”。
“(收購珠海銀隆)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樣,尋找一個新的盈利增長點,而是格力要走創新路,掌握自主核心技術。”董明珠稱,格力的核心是電器,而步入智能家居時代,電池將成為發展的核心。如果格力自己研發電池技術則要用到十年時間左右之久,直接收購銀隆可以節省其研發新技術的成本和時間。
正如業內人士分析,格力此番借助收購進入門檻較高的新能源行業。據董明珠介紹,她提到的電池是珠海銀隆有限公司的核心科技產品鈦酸鋰電池。在發布會上,董明珠高調稱贊這種電池的“安全性”、“耐高低溫性”、“充電快”、及“高壽命”,未來會將銀隆的電池儲能技術運用到格力電器的產品研發中。
珠海銀隆官方資料顯示,這種電池攻克了業內公認的“安全”、“一致性”、“快速充放電”、“壽命”及“產業化”的五大世界性難題,有10年的“長壽命”,可以耐零下50攝氏度的低溫乃至60度的高溫,而且能夠快速在6分鐘內充滿電,另外安全性能高。
自今年2月22日起停牌,格力醞釀半年之久的方案終于在8月18日晚出爐:一方面,格力電器以15.57元/股的價格發行逾8.34億股份收購珠海銀隆100%股權,對價130億元,鎖定期一年;另一方面,同樣以15.57元/股的價格向特定對象發行逾6.42億股募集配套資金100億元,增發對象包括格力集團、員工持股計劃和廣東銀通投資控股集團等合共8名“戰略投資者”,鎖定期三年。
有券商研究員認為,130億的作價偏高,按照審計報告顯示的珠海銀隆凈資產38.8億元計算,溢價235%。不過格力與珠海銀隆簽署對賭協議,后者承諾2016、2017和2018年三個財年的實際凈利潤不低于7.2億元、10億元和14億元。該公司2015年營收38.6億元,歸母凈利潤4.5億元。
募集配套資金方面,亮點是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作為8個特定定增對象之一,員工不超過4700名,包括董明珠、常務副總裁黃輝、董事孟祥凱、副總裁望靖東、副總裁莊培等8名高管,高管認購比例占44.2%,其中董明珠出資9.37億元認購員工持股計劃的39.52%。
這意味著在發行股份后,董明珠的持股比例將從目前的0.74%上升到1.3%,成為次于格力集團、銀隆第一大股東廣東銀通和前海人壽的第四大股東。
在發布會上,媒體問及用發行股份方式收購方式珠海銀隆的原因時,董明珠表示,一來是因為格力目前需要大量資金實現一些項目政策上兌現,二來格力也是為了控制風險。據格力電器近日公布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實現營收491.82億元,凈利潤64.02億元,貨幣資金994.21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14.55億元,表現出較充裕的現金流。
而珠海銀隆方面,董事長魏銀倉在發布會上坦言公司長期存在資金困擾,與格力的合作可以結束這一困擾,還能提高品牌優勢,對其來說是“一舉多得”。
網易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