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女士一直站在風口浪尖,估計她不會介意再站一次。王石很強勢,被資本咬得鮮血淋漓、接近黯然離場,現在董明珠放炮,是害怕重演英雄氣短的悲劇?
在10月28號的格力臨時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女士發飆被解讀成沒得到掌聲發火,根據我對她的了解與解讀,她三丈高的無名火針對的是資本市場文化。發作時,她顧不得發作的對象是誰。
有一段話很反映她的心聲,“格力沒有虧待你們!我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過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么樣?”“給你們越多,你們話越多,兩年給你們分了180億,你去看看哪個企業給你們這么多?格力從1個億、從1%利潤都沒有甚至虧損的企業做到今天,達到13%的利潤,是靠你們嗎?是靠我們的心。”
做得好的公司老總就有了發脾氣的底氣,因為創造了價值,不中聽,投資者也得忍著。
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顯示,上市之后恬不知恥地變臉,成為某些上市公司的選擇。今年1月,高金金融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錢軍在其合著論文《為什么經濟增長最“牛”的大國有最“熊”的股市?》中,指出上市公司的規模和利潤增長率不如非上市公司。以凈利潤占比為例,從2000-2014年間,所有上市公司作為一個整體的年度凈利潤占比在13.7%-35.1%之間,而同期非上市公司的該項指標在64.9%-86.3%之間,兩者差距明顯。可怕的是,最近15年,前者在每一年都無一例外地遠遠落后后者。
格力電器的最新業績印證了董明珠發脾氣的資本: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12.29億元,同比增長12.82%,對應EPS 為1.87元; 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2.45億元,同比增長5.84%,凈利潤48.26億元,同比增長14.05%,對應EPS 為0.80元。
投資者不太買帳。
你凈利潤高有個毛線用啊,我們需要的是股價漲,連煤炭都漲了40%,你長期股價不漲,好不容易到了20多塊錢,還算是歷史上的漲得快的高顏值時期。投資者把股市當約炮神器,來個一夜情,現在倒好,持股4、5年,投資投成股東,居然不得不成為價值投資者,這真的好嗎?好嗎?
董明珠強調分紅,分紅是吸引價值投資者的典型手段,這邊投資者看股價。這邊念叨“我對你很好,你該與我長相守”,那邊覺得周邊的股票都比自己手上的這只靚——兩邊對話榫不對卯,不在一個頻道上。
這是兩種文化之間的沖突,實業家執著長期業績與投機文化的短期性之間的沖突,就是爛股,只要股性活,就能吹出花來,誰要是敢說不好,會被持股的罵出翔。也不能說投資者毫無道理,格力的未來誰知道啊,萬一幾家公司一聯手,把管理層換了呢?如果現在管理層持股低,參見萬科。
另一個爭議的焦點是中小股東股份是不是被攤薄,會。投資者確實獲得了不菲的回報,但要從碗里夾走一塊肉,被筷子夾走的這塊會成為心頭肉。
股東大會表決結果很有意思,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議案以及募集配套資金的子議案,因為贊成票比例未達到三分之二而未獲得股東大會通過。另一個子議案——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案的議案卻獲得了股東大會通過。
這個詭異的結果反映的投資心態倒是很明確:收購,可以; 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可以,請用公司帳面上的現金,不準攤薄大家的股本。另一項議案”公司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2016年-2018年),在不發生重大資本開支的前提下,獲股東大會通過。按照規劃,格力電器未來3年將執行不低于60%的分紅比例。
董明珠對于萬科的案例肯定是觸目驚心,在一次采訪中,董明珠表示,“制造業和做房地產的不同,來不得半點虛的。我一心做空調,和同行接觸都很少。我唯一只是公開提過佩服王石,但我也沒有見過他。他說他堅持不行賄,這個我很欣賞”。
這么一個不佩服他人的人,惟一佩服的王石,差點要被掃地出門,用股權之道還治資本家之身,提高大股東、高管的股權運作能力,成為迫在眉睫的課題。募資、增股,是題中應有之義。萬一有一天,那些噬血的資本家向格力磨刀霍霍呢?王石是被一群野豬咬成重傷的獅子,董明珠不想重蹈覆轍,她的N多規劃,高端制造核心技術的未來憧憬付之東流,想想都起雞皮疙瘩。
缺少核心管理層之后,萬科走向不明,他們的綠色、質量,缺乏有力的支撐,這是一家被圍獵倒地的實體企業。中國到底是要培育金融市場,還是做大實體企業,是兩個不同方向的選擇,如果德國、日本發展工業時,大做特做虛擬金融市場,估計制造業的資金都會流向金融市場。
王石令人同情,董明珠不想讓人同情,她堅持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投資文化決定了,她的做法一定會受到極大的挑戰。如果要長期做好實體企業,在現金流可以的情況下,不必急于上市。何必追求那敲鐘剎那的痛快,受幾輩子的束縛?當然,想獲得溢價和提款機的,除外。
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