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成都東郊記憶內,“咔噠”一聲,一輛橙紅色的摩拜單車開鎖成功,這一刻,摩拜單車在成都的車輛總規模已突破10萬輛。
面對共享單車的管理問題,摩拜稱除了與政府部門形成良好的互動機制和發展類似“單車獵人”的參與者合作外,還一直在探索研發,用“黑科技”電子圍欄的方式,更好的解決這個年輕行業發展中的各項問題。
一組數據:100天成都人騎了4000萬公里摩拜
26日,摩拜單車在成都的區域拓展經理李裕賢公布了一組數據:成都摩拜單車用戶累計騎行超過4000萬公里,相當于繞成都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第一、二繞等道路累計加起來4萬6千圈 ,累計燃燒了17.6億卡路里,消耗22.8噸脂肪;累計節約碳排放量4900噸,相當于在成都市區多種了9800棵樹。如果用戶每天騎5公里摩拜單車通勤,那么和開車相比,每天可以節省5元錢,100天共節省至少500元。
這些騎行數據當中,騎行最遠的達到了106公里,“這輛車可能騎到了西藏,也可能到了西安、廣州、貴陽,這些地方當中一個位置。”李裕賢說。
一個選擇:如果想做好做大,就要到成都
成都繼深圳之后,是全國首批擬出臺共享單車行業規范的城市,同時成都交管部門大力支持、鼓勵、規范共享單車在成都的推廣和使用。
互聯網界有一個觀點,如果起步最好選擇北京、上海,因為投資人在這里;如果想做好做大,那就要到廣州、深圳、成都。對于摩拜單車來講,成都也對其公司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北上廣之外,也在成都設立了分公司。“從行業來看,成都共享單車已經超過20萬輛了,北上等地超過30萬輛了。”李裕賢說,成都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這里有開放的政府,這里有最喜歡嘗鮮的消費者。
如今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五顏六色,有人戲稱為“七彩虹”。成都共享單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摩拜如何突圍?李裕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摩拜是產品驅動公司,產品體驗、升級放在第一位,并與投資者加強協作,資源共享,一個好的產品、好的品牌才會得到消費者青睞,消費者。同時,資本市場摩拜得到了更多的投資方,得到了更多的資本認可,目前正在利用好這些投資在各方面全線加速推進,保持行業領導地位。
一些探索:研發電子圍欄 入欄才能開閉鎖
共享單車在蓬勃發展,但也會遭遇不友好的事情,比如今日就有媒體報道,一堆共享單車在成都三圣鄉一家農家樂旁小溝里被人蓄意毀壞。
這類事件,作為共享單車公司從規范管理上有何措施?此前出現的“單車獵人”是否會納入管理當中?李裕賢表示,首先希望繼續與成都相關部門對接,建立一個定期的規范性對接,每周一次或兩次,通報單車公司的問題,也得到相關部門的反饋。
“摩拜具有社交屬性,會產生類似于單車獵人的自發組織,對于這部分組織做好良性互動,企業不一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自發屬性,自發團體,與他們做成合作機制。”李裕賢說,行業比較年輕,以后探索更多的方式。
同時,摩拜也一直在探索管理技術,“有‘黑科技’的感覺,比如電子圍欄,只能進這個圍欄才能上鎖,出這個圍欄就不能上鎖,這種技術全世界范圍內也沒有,但現階段優先級還沒這么高,我們也在一直在探索。”李裕賢表示,但歸根結底還是比較依賴市民的自覺性,公共素質、市民自覺性不可替代。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