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經歷了令國人憤怒的“薩德”事件,國家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這又是一個彰顯國人團結的特殊時期,也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萬眾矚目的日子。
這段時間聚焦了中國人最關注的民生問題,環保問題,法律問題,經濟問題,身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財經大佬們,也悉數亮相。
雖然他們各個高瞻遠矚,口才了得,但是還是被這位代表搶了頭條,他與馬云上演了巔峰對決,成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人大代表黃建平點名批評馬云
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馬可波羅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建平對外披露了他準備提交的一份議案資料。其中的一個議案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實體經濟不好搞,馬云有“功勞”!
黃建平是一個“老莞人”,家鄉是廣東普寧。他大學時學的是陶瓷專業,畢業后干的是陶瓷的買賣,他創建的唯美集團是我國最早品牌化的建淘企業,其“馬可波羅”瓷磚品牌在2016年的品牌價值達到219.75億元人民幣,連續五年位列全國建陶行業第一,可以說他是我國陶瓷行業科班出身的殿堂級企業家。
即便是這樣一個頂級本土品牌,在面對淘寶的沖擊時也多少顯得有些無奈。
黃建平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01
劣幣驅逐良幣在淘寶網上很嚴重。黃建平說:“只要在淘寶網上搜索‘馬可波羅瓷磚’、‘馬可波羅衛浴’兩個關鍵詞,就可以找到近500家店鋪,但真正經過集團授權的只有兩家,除了集團自己在天貓設立了旗艦店之外,其他店鋪全部都是冒名侵權的。”
02
淘寶應該推行實名注冊制。“淘寶應該推行實名注冊制,網店經營內容與注冊內容要保持一致。在店主注冊網店時應該給與嚴格審查,讓他們提供相關證件,并且要嚴格按照證件內容規范網店的宣傳和經營,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馬云在這方面是沒有做到位的,如果你是張三,就寫這是張三瓷磚店,但他們不是,他是用我們的品牌,突出使用我們的商標,這就是侵權、是違法。”
03
質疑馬云的“打假國家隊”。“我不知道這種提法是‘作秀’還是真的在‘實干’,反正現在我看到的冒充我們的店鋪有上百家,卻沒見這個‘國家隊’有什么作為。所以我希望馬云同志對這些不是企業品牌官方授權的店進行嚴格管理,你可以開店,但你是張三你就說張三的店,你不能那么大一個網頁,設計甚至是里面的圖冊完全侵犯我的著作權,消費者辨別不出,因為他打扮得跟原版一樣,好幾百家都在混淆視聽。”
04
淘寶的虛擬經濟給實體企業帶來麻煩。“現在舉國熱議實體經濟,強調實體經濟才是中國經濟的脊梁。但類似淘寶這樣的虛擬經濟出現的問題,已給唯美這樣的實體品牌企業帶來堪稱釜底抽薪的麻煩。現在為什么說大家都不愿意做實體經濟了?因為前途不明,因為創新和做品牌到了最后沒有效益,馬云在這個里面可是有‘功勞’的啊。”
針對以上觀點,淘寶也不甘示弱,隨即在官方微博發表文章進行回應,主要觀點如下:
1. 打假的責任我們承擔,而管理好渠道需要品牌方承擔
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馬可波羅”品牌從未在阿里巴巴平臺進行過一次投訴,但過去半年,我們主動為馬可波羅刪除了疑似知識產權侵權鏈接2353條。您提到的“馬可波羅”僅在天貓開設旗艦店,我們立即進行查證,發現實際僅在天貓上就有7家店鋪擁有廣東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即“馬可波羅”商標持有者的授權。
另外,打假是平臺天生的責任,但是管理好自己的分銷渠道,是品牌權利人的第一責任和份內的事情,渠道混亂是中國粗放經濟粗放管理出現的現象,需要企業高度重視。
2. 淘寶網是百分之百的實體經濟,搞得好有我們的“功勞”
實體經濟的定義是人類通過思想、財富、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生產和流通的商業等經濟活動——生產制造是實體的一部分,而以淘寶為代表的流通,則更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
網店是“新經濟”,但直接帶動了實體工廠的銷售;快遞業作為“新經濟”的代表,同樣既拉動了消費也促進了生產。這些典型的新經濟行業,實際上都是‘生產性服務業’,都是在為實體經濟服務,也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
截至2016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累計投資傳統產業超過1000億元,其中重大投資項目超過20個,我們與蘇寧、銀泰、三江等進行了深度合作。只有抓住機遇創新,才有可能以全新的形態創造未來。
3. 打假“實干”難于“做秀”,我們應該一起嚴打假貨
在打假上,“實干”確實遠難于“作秀”。要根治制售假貨問題,需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并加重刑罰力度,讓制售假貨者付出應有代價。阿里巴巴集團認為,制假售假成本太低,是當下社會陷入假貨困局的最重要因素。只有讓制假售假龐大鏈條上的每一個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刑事處罰,才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走向自主創新,引領未來發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經之路。
尊敬的黃建平代表,我們迫切地希望您用您寶貴的議題,關注這些正在發生的事情,如果刑事處罰比例不足1%的事例一再發生,從根本上治理假貨也就無從談起。
看似人大代表和企業家之間“互撕”正歡,但暴露的問題恰是很多企業家和民眾十分關切的話題,實體店與電商之間更多的是博弈還是互惠,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解決矛盾的過程也正是社會經濟良性向前發展的過程。
不論兩會上的議題多具有爭議性,只要能“發聲”,被大家聽到,就是一個好的信號,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