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西安,霧霾與房價齊飛 大學與“小偷”共舞。300城市系列(四)
城市經濟分析是《葉檀財經》的特點之一,如果按照十大看好的城市、十大衛星城投資,能抓住中國新興城市群中的黑馬。
每周一,我們分析城市,從6月26開始,我們陸續分析受到冷遇的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
截止2017年3月,全中國總計有334個地級行政區,其中有293個地級市、30個自治區、3個盟。《葉檀財經》將目光轉向293個地級市,詳細排查每個城市的性格、經濟、文化與居民生活情況,除了GDP、消費、交通和人口等常規數據,更注重城市自身的深度挖掘,與周邊中心/核心城的協調發展。
剔除已經寫過的城市之后,剩余260個城市,面對龐大的任務,我們從四個方面進行比較。
根據上次的調查,朋友們對古城(古鎮)非常感興趣。
說到古城,我們無法繞過十三朝古都——西安。
西安:霧霾與房價齊飛 大學與“小偷”共舞 除了小吃還有啥?
總為浮云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秦朝以后唐朝以前,長安是整個東亞最重要的城市。長安,耶路撒冷與古羅馬城,在全球并駕齊驅。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就有《詩·谷風》,就有一句:“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國內自稱古都的很多,真實的只有四個,平遙、湖北荊州城、西安城,以及東北的興城。這是古建筑保護學者、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先生的意見。
這四座城市是幸運的,歷經劫波,尚留部分本來面目。古城或城墻格局較完整,當地政府加強保護,修復力度沒有過猛,保留部分較多。除去平遙本身已經是世界遺產,剩下三座古城中,西安無疑是名氣、實力最強的一座。
長安是中國農業經濟的發源地之一,黃河支流渭水平原,全球五大獨立的糧食作物地區有中國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渭水就是黃河流域重要的糧食作物產地。
從商周時期開始,到宋朝為止,西安是農業經濟時代的圣地。十三朝在此建都,無他,西安是農業商品的集散地。關中的小麥和棉花,體健如馬的毛驢。渭南的花生,寶雞的煙葉,韓城的花椒,秦川的牛,陜北的谷子、糜子、紅棗和胡麻。尤其是長安縣的小柿子,等到秋天熟透,遠遠望去就像一片一片小紅燈籠。
西安古城墻保存完整,東西部長,南北短,城區街道方方正正十分規整,從唐朝而來。鐘樓即是老城中心,鐘樓的正東、正南、正西和正北,向四個方向幅射出四條街,分別名為東大街、南大街、西大街和北大街。東大街穿過長樂門,南大街穿過永寧門,西大街穿過安定門,北大街穿過安遠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東大街以雜貨為主,南大街商店不多,西大街小吃店聚集,北大街以商業為主。四條大街一路都是小店鋪、風味小吃和當地特產。夾肉大餅,西域燒雞,響皮燒湯,油潑辣子擔擔面,香氣四溢。
從農業經濟圣地,轉變到工業經濟圣地,著實不易。一些城市沉沒,古埃及開羅、兩河流域的巴格達,只有羅馬、撒路撒冷區區幾個城市轉型成功。西安能否有如此幸運?
西安近代工業的產生、發展、衰落都與戰爭密切相關。最大的工業就是軍火業,陜西省機器制造局就是主要軍火供應商之一,1926年協助楊虎城的守軍堅守西安長達8個月,直到配合援軍勝利解圍。1935年以后,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西安的軍工、機械、面粉、紡織、制革、醫藥、服裝等工業都是直接或間接為戰爭服務。
西安有“三多一大”:小吃多,大學多,小偷多,霧霾大。
西安是西北地區最大、最有希望的城市,根據2030年高鐵規劃,有八條高鐵經過西安,在全國首屈一指。
不必說,西安經濟在陜西省內遙遙領先,GDP省內第一,但增速落后。西安在全國的經濟位置,就像延安在陜西的位置,排名不如人意,增速還不錯。
根據統計公報,西安GDP總量連續兩年排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第12名,但增速卻出現了大幅增長,從2015年8.2%的增速,排名第6,上升至2016年的8.5%,排名第三,僅次于深圳和杭州,竟然超過了廣州。經濟總量是西安的短板,但增速方面卻不遑多讓,這也算是后發優勢。
陜西的富裕人群集中在西安,當然,消費中心也在西安。2016年,西安人均存款高達7.9662萬元,在陜西省屬于絕對的第一層級,比第二位的寶雞(人均3.8614萬)高了一倍多。所以,西安的第三產業非常不錯,2016年三次產業結構比分別為3.7∶35.1∶61.2,第三產業占比很高一直都是當地經濟最大特色,其中金融業增加值722.85億,占GDP的11.6%,金融業首次超過批發和零售業,成為第三產業內占比最高行業。
西安的痛點在于人才流失。
跟武漢、南京一樣,西安是座大學城。無論用何種算法,西安的人口流入不算高。從近五年來看,2010到2015年間西安常住人口增長23萬,貴陽約30萬,昆明約31萬,成都61萬,鄭州約90萬。
同期( 2010年到2015年),陜西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累計148萬人左右,可見絕大多數畢業生沒有選擇西安。2016年西安坐擁73萬高校在校生,幾乎占據全省70%。但根據當地人社局數據,2014年西安選擇創業的大學生不到1%。就業表現也一般,《西安交大2016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僅有20.61%的本科畢業生在陜西省就業,48.8%的本科生前往廣東、上海、北京、江蘇和浙江五省。
西安成為人才輸出地,說明當地民營經濟發展遠不如東部地區發達。
接下來,西安必須要做兩件事,一是引進人才,二是發展民營經濟。
2017年5月8日,西安市委、市政府出臺《西安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計劃五年預計投入38億,引才育才100萬名。6月12日進一步放寬人才落戶限制,本科學歷落戶西安年齡限制上調至45歲,研究生學歷以上不設年齡限制。
2016年,西安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302.27億元,僅為同期杭州50%左右,西安因此大力倡導“民營經濟倍增計劃”。
沉寂多年,西安樓市終于有點動靜了。
房價上漲從2016年延續到17年。房天下的數據顯示,2016年西安供應量全年僅1095萬平米,而全年成交量則高達到1917萬平米。2017上半年房價繼續上行。根據中指院和房天下的報告,2017年2月為上半年房價谷底,均價7537元/平,5月為房價頂峰,均價7844元/平,前5個月西安市總體均價為7654.8元/平,最引人注目的是曲江區域房價5月首次破萬。
西安不得不收緊調控政策。2016年12月31日,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發文,自2017年1月1日起,本地及外地居民在城六區內只能新購一套住房。4月18日新政出臺,限購范圍從城六區擴大至長安、經開、浐灞、航天等新興區。6月28日,西安出臺“史上最嚴限購令”, 外地購房者門檻提升至連續繳納2年以上社保或個稅。
政策目標是,將購房者從狂熱轉化為觀望,潛在購房人群均延遲買房,以達到抑制投機性購房的目的。但供不應求,西安搶房還在延續。
連搶房都如此豪邁。西安是中國最男性化的城市,喝西鳳,吃泡饃,吼秦腔。有一次聽秦腔,耳朵都聾了。站在西安城墻下,看著巍峨的角樓,齊整的垛口,仍會感受到一股豪邁之氣升起。熱血沸騰之余,跑到城墻邊上的小吃一條街,吃了一大碗泡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