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要不要發新股的討論還沒有結束,新的討論又開始了。
先是,7月11日晚,黃奇帆先生在南通說,要不要停發新股的討論沒抓住要害,應該建立正常的垃圾股退市制度,只進不出,一定死亡,一定憋死。
這話說得沒錯,黃先生不是第一個說退市的。但是,作為一個擁有地方行政經驗、對金融市場又非常了解的人,僅僅說這些話是不夠的。退市制度長期得不到執行,根源何在?
接著,7月24日至25日召開全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證監會公布下半年工作要點,退市改革成為一大具體落點,下一步要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
退市制度嚷嚷了不是一天兩天了,到現在還沒有正常的退市制度,不是缺少英雄振臂一呼,也不是大家不知道消化系統的重要性,而是退市制度本身有問題,上市公司與各方利益相關度太高,一家退市數十家膽寒,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沒有退市,相當于沒有消化系統,A股每次快憋死的時候,都停發新股,相當于暫時不吃東西。不管發新股還是不發新股,只要不解決消化道的問題,市場就會向僵尸方向狂奔。
從A股市場建立以來,退市公司少到可以忽略不計。轉引《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Wind資訊的數據,從2001年水仙電器、廣東金曼兩家公司成為首批退市股以來,剔除吸收合并股票退市情況,A股累計有60家上市公司因虧損和欺詐發行、私有化等因素退市。截至今年7月10日,A股共有3285家上市公司,以此計算,A股累計退市率為1.83%,2001年以來17年的年均退市率僅為0.11%,與歐美退市率相比,天上地下。
中國股票市場有退市制度,吸引眾家所長,不可謂不嚴厲。關鍵問題是,有了制度也沒用。制度沒有的原因何在?
黃奇帆先生建議退市的第一點是,上市公司到了破產邊上,或者宣布破產了,那就退市唄。
這個制度有個毛線用,繞開太容易,違規成本太低,形同虛設。
2001年2月,證監會第一次退市標準《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因此擁有一條簡單的退市辦法:若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則暫停上市;若上市公司連續四年虧損,則終止上市。
上市公司“反退市”經驗不足,執行鐵腕、嚴厲的時候,退市力度還可以。從2001年到2007年的七年中,共有43家A股公司被強制退市,年均退市6家,考慮到截止目前A股退市一共只有60家左右,那時的效率那是前所未有的高。
從2007年底至2013年初,整整五年,雖然上市公司虧損面一直高達15%以上,卻沒有出現一家A股公司退市。
上市公司有了豐富的反退市經驗,大玩“二一二”財報游戲,二年虧損一年贏利二年虧損,最近我們團隊分析上市公司,二虧一贏是常規游戲,一虧一贏也不少見。可這些不死鳥過得挺好,高管套現層出不窮,這是給制度的迎頭一棒。
監管層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嚴防,對于業績有異,長期二虧一贏、一虧一贏的上市公司,納入異常公司池,讓這些公司膽戰心驚。二是取消,一個制度漏洞大到可以走馬,這個制度存在本身就是愚蠢的象征,不如及早取消。
在2014年所謂的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出爐的時候,當時證監會張曉軍承認,因為相關法律法規,某些意見并未被采納。“有意見建議弱化財務類退市指標,但考慮‘連續三年虧損’是《證券法》確立的退市情形,法律未改的情況下還是依然保留了這一指標。”
既然取消不了,最好的辦法就是抓典型,提高二虧一贏的公司的風險成本,只要是有節奏的贏虧,就嚴查,并且暫時禁止高管套現。
2014年,證監會出臺《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被稱為最嚴退市新規,到現在共有5家A股退市,這算是給最嚴兩個字貼金嗎?
退市還遭遇利益階層和地方政府的阻撓,一怕上市公司數量減少,二怕公司破產股民不穩定。
地方政府是退市的攔路虎,歷年地方政府的補貼是讓很多爛公司茍延殘喘的動力。今年6月26日,*ST嘉陵公告獲得5712萬元財政補貼,這筆費用將記入公司2017年度財務報表中的“營業外收入”科目,增加公司2017年度利潤。7月1日,*ST墨龍發布公告稱,壽光市財政局向其撥付了節能減排獎補資金1.5億元,上述款項的取得預計將會對公司2017年度經營業績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看看,不光是地方,來自什么渠道的補貼都有。這里處置僵尸企業,那邊一不小心就保住了殼。
暫停上市的財務要求難道是有意留出了漏洞,只對凈利潤作要求,不考慮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賣房賣地,領到補貼,甩賣子公司,這算是考驗上市公司的背景嗎?既然退市的目標就是優勝劣汰,退市應該看主營業務收入。你靠補貼,不就是靠輸血嗎?抽地方財政血的還能受獎勵?
黃奇帆說的第二種是股市重整,比如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都破產了,因為是太有名的汽車也不是簡單破產,董事會還是下決心通過重整,包括債務重整,壞掉一批賬,銀行妥協,給他們壞一批核銷一批,同時企業結構也調整,有些東西賣掉,有些東西處理掉,處理了一年多,三大汽車到了2010年以后都恢復上市,這叫做停產整頓。第三種,就是借殼上市,垃圾企業退出,戰略新興產業收購他股權上市。
在信用不彰的市場,鼓勵借殼上市,就是鼓勵保殼,那還退得了市嗎?補貼千萬,賣殼20億,這筆帳太劃算。嚴厲退市,讓好公司上市,才是正道。
有一次朋友分析了一家爛公司,當時財報可是花好稻好,于是下面一片譏笑謾罵之聲。等過了兩年,這家企業由里爛到外,準備退市了,下面一片嘲嘲,憑什么讓我們這家退市啊,還有沒有天理了,你看那誰誰誰、誰誰誰,都比我們差。柿子單撿軟的捏,欺負我們沒背景。
誰也不愿意刀子揮到自己頭上,何況,這是最肥的一塊蛋糕呢。
退市絕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你不想掉進溝里,就不能一蹴而就。
這兩年找一些典型案例,非退不可的,一年6到8家左右,逐漸形成退市的心理,建立退市的規矩,事情自然成功。自以為自己天下第一的書生,我看到的別人都沒看的,必須按照我的主張辦,這樣他就成為改革舵手了——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