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一企業污染監測儀壞了18天,環保監測平臺仍有數據”,湖北當地問政節目“督履職強擔當促發展——2017湖北媒體問政”日前曝光的一則亂象,引發公眾關注。
據報道,在鄂州市某市級重點監控企業在線監測儀的數據記錄中,暗訪人員發現,今年8月11日到28日共18天的數據嚴重缺失。設備維護人員說,監測設備故障停機期間,根本沒有對污染物進行采樣和分析。但暗訪人員在環保部門的監控平臺上,卻發現這18天里平臺記錄有完整無缺的數據。鄂州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萬細華稱:“像他這樣過來的數據,我們根本都不看。”
省環保廳廳長呂文艷對此表示,看了短片后“很痛心”,對于監測數據造假,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
就在前幾天,中辦、國辦還印發了《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對環境監測造假祭出重錘。不過幾日,就曝出“企業監測儀壞了18天,監測平臺數據完好”的丑聞,雖然事發于意見出臺之前,可踩上點的曝光,令其很難不成為輿論的靶子。
讓公眾驚愕的,未必是造假本身。毋庸置疑,環境監測造假性質挺惡劣,也曾花樣頻現,如有地方環保部門給空氣采樣器“戴口罩”,有城市還以規劃變動為由想變動監測站點位置等??梢姸嗖还郑妼ζ湟惨褜彸笃?。
可這次造假假得很離譜,也難怪會“穿幫”:環保部門監控平臺的數據,本是由企業排污口安裝的自動監測儀器上傳的,污染監測儀跟監控平臺之間是“上下游”關系。監測儀壞了,就沒法對污染物采樣分析了,自然也就沒數據??僧數丨h保部門監控平臺的數據卻完整無缺,這就好比水閘關掉后水表仍在跑一樣,你說這是詭異呢,詭異呢,還是詭異呢?
個中問題究竟處在哪里,仍需調查。運維人員稱“根本沒有對污染物進行采樣和分析”,那這些采樣分析數據到底是怎樣來的,是環保部門監控平臺出了故障、跟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脫鉤”了,還是運維人員暗中動了手腳,抑或是另有其因?
此前有地方環保部門分析,干擾在線監測實現數據作假的方式有兩類:一是修改設備工作參數,讓監測顯示數據與真實排放數據在系數換算時產生偏差;二是破壞采樣系統等硬件手段。可鄂州這起案例中,在線監測儀都壞了,造假又何以實現?這不能成謎。
去年2月,杭州市環保局發現,有化工廠在線污染物測定儀器已經損壞,無法采集水樣,但仍有數據上報,原因是兩名運維人員捏造了運維記錄和質控樣比對數據。可這只是偽造運維臺賬,環保部門的監控平臺則顯示無誤。鄂州這事則更離譜,其問題出在監控平臺數據上。
耐人尋味的是,有關官員稱,不看傳來的數據。作為對環境監測造假負有監管職責的職能部門,不看監測數據,這是否是尸位素餐?這也引人遐想,涉事監控平臺憑空冒出數據的“貓膩”跟其涉嫌失職的行為之間有何關聯。
無論如何,該事例表明,國家、區域和運維機構三級質控體系在有些地方失靈了。重拳打擊環境監測造假,也更顯必要。如今涉事省環保廳已派專班督辦該問題,并明確要完善監測系統數據異常的報警機制等。期望類似環境監測造假亂象,都能在嚴厲溯責中盡早終結。
點擊次數: [責任編輯:羅明松 林琳 賀光岳] 轉載請注明“來源:水泥商情網”